【画英雄·胶片 】摄影的文艺复兴

时间:2016年11月12日

坐标:杭州市留泗路花牌楼华津依科制药厂内

主题:画英雄Art No.014 蓝晒


很长的序言:


这不是一堂简单的摄影体验课。

古典工艺、复古大画幅、天气、计算、仪式感,这些浪漫的字眼优雅地将这方朴素水泥小楼隔绝于光速的车水马龙,氤成一个关于胶片摄影的异时代。

隐身制药厂内的工作室


其貌不扬的水泥方块

我是带着半迟疑半忐忑的心情站在木头移门外的,但注意到连把手都是复古相机镜头做的,突然又安心下来——那是在迷宫里找到提示的感觉。挂着围裙的17为我开了门,胶片混合木头的气味好像投射在蓝晒上的第一缕阳光----那是最初的印象。

透过两道横梁间的玻璃射进的阳光把画廊照得空旷又通透


一张木桌上码着整排整排各种品牌各类感光的胶卷
胶卷本身就是艺术装置。

提早了十分钟到达,有幸向书架上的老古董、墙上的胶片作品一一郑重致敬、研读。发现了偶像蜷川实花小姐的“樱”、禄徕双镜与间谍相机和一些有共鸣的创作思考,表面波澜不惊,内心欣喜过望。

报告!前方发现宝利莱!


Rollei Films
SAKURA

关于有共鸣的创作简介,请允许我将之作为笔记进行抄写:

1.打破“决定性瞬间”

试图探索是否能够通过连续事件在时间链上的瞬间投影,还原出整个事件的原貌。传统纪实摄影强调“决定性瞬间”,我试图打破这种观念,因为我们无法通过某一个瞬间还原整个事件,在时间维度上,其前后拥有无限可能性。同时,我企图在这种理念下融入我对事件发生当时的内心感受。

2.镜子概念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去注意身边的朋友的状态,并在拍摄过程中撷取了他们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以及自己的想法。我一直觉得摄影就是一面镜子,照亮你我的内心。这是最好的年代,并想着过几年后,看看照片中的他们到底变成了怎么样。我始终相信,时间能证明一切。

一组很喜欢的照片【白昼】

*10:00 A.M. * 接下来正式上课了:


为了保持过程神秘感和看图快感,省去步骤式说教。只谈谈大致感受:

1.哇~原来这就是暗房:升级版高中物化实验室;

灯光下的暗房
摄影小伙伴瞅一眼

2.哈~所谓蓝晒:刷一刷、晾一晾、晒一晒,古人还需要一杯红酒来消磨时光、观察太阳。

一边认识相机,一边刷一刷
一边看看风景,一边晒一晒
蓝晒作品:一只叫初五的猫

3.丫~复古大型相机:是有很多零件啊,是有很多步骤啊,拍一张是须要时间啊,仪式感,对啊!

影棚,请摄影师入场
轮流当模特


小潘老师用放大镜帮忙对焦中

外表冷峻复古,内在宽阔大器

*12:00 A.M.* Lunch Time

感谢17为我们做的咖喱饭!


17的餐吧


特制咖喱饭

*1:00 P.M.* 挑战瞌睡神!

下午是暗房的光学放大+继续蓝晒!


与相机曝光原理类似的是光学放大机的原理:

感光相纸--曝光时间计算--显影控制--水洗--定影--水洗--二次水洗

但是,造像又远不止所描述的如此简单。

我们心向往之的匠人精神在这坪只亮着红色安全灯的黑暗空间里就是在按部就班的程序中尝试推测、不断试探、期待呈现、仔细对比。若是惊喜,心情飞扬,独自为王;若是遗憾,不过是嘘口气,重新来过罢了。而庆幸的是,即使时光不知觉流逝,孤独从未萌芽,或是,无暇为之。

趁着水槽灯亮着,看看潘老师的示范


显影--水洗--定影
被洗出来的我拍的别人
被洗出来的别人拍的我VS被洗出来的我拍的别人

利用二次水洗的时间,终于可以亲尝蓝晒。

树叶、松果、昆虫.....这些自然物件也可以代替底片成为“被晒”的主角,至于结果如何?只能说,煞费苦心不及无心插柳。

人像蓝晒

植物蓝晒
晒完,洗一洗,晾一晾


植物作品&蓝晒配比液

*3:30 P.M.* Teatime

移开暗房门,扑鼻就是烤松饼的香味啊~


不多说了 甜食星人连吃两块

*4:00 P.M.* 裱作品 发糖!

好喜欢胶片里的自己!
“毕业照”

短短的真心实意的致谢:


-“谢谢潘老师”

-“叫我小潘吧”

-“谢谢小潘老师”

谢谢17作为“后勤”,照顾我们吃喝。

摄影和烹饪技术齐飞。

谢谢舒舒,陪伴我们上课一整天。

No.14 画英雄Art  11.12 蓝晒

love Painting Hero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说的就是这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