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记忆

昨天和老爸通电话,想起来端午节前后要收麦子,就问他麦子熟了没,老爸说麦子都收回家了。表示惊讶和惊喜。

现在果然是机械化时代了,收麦子两三天就搞定。不像小的时候收麦子至少也得要半个月,压麦场、割麦子、把各块地里的麦子都拉到一起、拖麦子、搭秸秆垛、扬麦子、晒干、拉回家。现在想想,无论是哪一个环节都是既耗时又耗力的。

那时候学校还会放麦忙假,记不起来是一个星期还是两个星期了,老师们家里也要收麦子,反正是放挺长一段时间。

关于端午的记忆也大多是和收麦子有关的。

那时的天气很热很热,爸妈在田里忙着收麦子,我们几个也都有明确的分工,大的在地里干活,中间的在家里做饭烧水,最小的则是跑腿,有时候是送热水,有时候是喊大家回去吃饭。

我们家里的地特别多,在村子里估计是数一数二的,可能不种那么多地负担不了我们几个孩子的吃穿上学。有的人家里会有爷爷奶奶帮忙,我们没有,所以记忆里爸爸妈妈会比别人家更忙更累。单凭老爸的一己之力也是够呛,在村里老爸早早地买了收割机和拖麦机。虽然有了这两样工具我还是觉得我们家比较忙,因为庄稼多,我们时常比别人家晚一步。

割麦子不是最麻烦的,在我的记忆里拖麦子特别辛苦。拖麦子的时候要有人一捆一捆的送到机器旁边、有人把麦子捋捋塞到机器里、有人在下面装麦粒、还要有人把秸秆挑开堆在旁边。这至少是四五个大人干的活,我们家几乎是全员出动,每次拖完麦子我们都累坏了,直接躺在秸秆上休息,头上身上都是黑乎乎的,只有牙齿还是白的,像挖煤工人。

一般收麦子都是在端午节前后,到过节的那一天,如果不是很忙,老妈可能会买点糯米包粽子,不过不忙的时候实在是太少了。如果没时间包粽子,老妈就买两斤肉给我们改善伙食,我记得有一次过节老爸老妈抽时间给我们做了肉丝手擀面,味道特别特别好,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很热很热的大太阳,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汗水湿透的衣服;两毛钱一块的冰棍儿,老妈自己腌的咸鸭蛋,去河里洗澡时凉凉的河水,河边的老杏树上还有几颗黄黄的杏子,太高,打不下来;在麦田的我们,在拖麦子的我们,给爸妈送热水的我们……

这些记忆是属于我们那段年龄那个时代的,现在的孩子不会有了,不过,他们还会有别的。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去超市,偶然发现食品架上有绿豆糕卖。一盒盒包装精美的绿豆糕一下子把我带回到了童年,带回到了老家。想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艾亦苏阅读 2,622评论 0 1
  • 临近端午,随着街头行人提着粽子走亲串戚的增多和一束束粽叶的清香,让人们将快节奏的脚步稍稍放慢,细细品味端午节...
    来喜wzf阅读 3,199评论 5 4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而我却远在浙东的一座城市,虽然离老家-中部的一个小山村不是特别...
    北山之下阅读 3,770评论 1 6
  • 在我很小的时候,过端午节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那时候的端午,与屈原无关,与文化传统无关,它很简单,简单到像一句轻轻的...
    伶寒阅读 2,828评论 0 6
  • 江淮大地的采茶季刚一落幕,端午便在枝头绿蝉的一声声吟唱中踏歌而来,不早不晚,正好初夏。 小时候的端午没有电视,没有...
    吴春年阅读 4,168评论 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