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眼:跨越时代之美

蜻蜓眼是古代一种饰物的俗称。蜻蜓眼为玻璃制成,玻璃又称琉璃,因后期发展中在玻璃珠母体上镶同心圆,制造出“眼睛”效果的镶嵌玻璃,我猜测因形似蜻蜓的眼睛,故称蜻蜓眼。

“眼睛”文化据说发源于西亚或印度,相信眼睛有避邪功能的这种信仰,多盛形于从事畜牧的草原民族,在游牧民族迁徙的路途中,身上佩戴这种镶嵌玻璃珠,一方面可以避邪,一方面随时都有可能用来交换所需之物。

这种镶了“复合眼珠”的玻璃珠,春秋战国时期进入中国。这种彩色缤纷、灿烂夺目的西亚玻璃珠受到当时中国王公贵族的极度喜爱。

传世窖藏 孔雀尾 清代老琉璃蜻蜓眼珠散珠

佛饰西藏尼泊尔手工多彩蜻蜓眼老琉璃手串手链配件散珠

战国蜻蜓眼 陶胎多彩玻璃眼纹珠

因为这个缘故,当时在中国产生了高度的社会需求,导致中原玻璃艺匠开始利用本地原料进行仿制,以氧化铅和氧化钡替代苏打,制造出与西亚、地中海东岸地区配方不同,也就是含铅钡成分的蜻蜓眼玻璃珠。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玻璃眼珠多为类形球,并不规整,有个像扁方形或扁鼓形。尺寸比较小,绝大多数直径不足二厘米。一般多在一到一点五厘米之间。珠地多为绿、蓝或黄色,母体均半透明。其饰纹简单,采用西亚常用的几何图案,与同期中国玉器或金属器物上传统的云纹、蟠螭纹和龙、壁邪等图样大不相同。

蜻蜓眼珠的纹饰风格是独树一帜的,也可以说偏于西亚风味,其主题都只是同心圆。同心圆一般为三层,也有多达五、六层的,以平嵌手法嵌入,中心点为深蓝色,外层则褐白相间或蓝白相间。嵌入之眼珠地浑然一体,不突出也不易脱落。

战国晚期的蜻蜓眼珠有别于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尺寸稍大,直径大约二厘米,手工愈加精堪。颜色虽没什么突破,仍为不透明白、蓝、褐、土黄色。但其纹饰绚烂多姿,极富变化,圆圈纹或凸起或剔刻,造成鼓眼的效果;也有眼的白色轮廓以“祈月”形成替同心圆,造成斜视的效果,使“眼”更加生动传神。

战国“蜻蜓眼”作为中国玻璃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笔,及古代珠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蜻蜓眼”其独有的魅力和文化内涵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藏家的追捧和青睐,琉璃收藏家牧之认为:“无论如何,人们无法忽略的是战国蜻蜓眼珠饰历经数千年,跨越时代和地域的绝世之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语法篇 运行一个程序遵循如下语法$ 命令 参数1 参数2 ... 其中运行包括三种路径表示方法 环境变量下的程序直...
    0X0E01阅读 4,158评论 0 5
  • 3月1日去萧山开2016年度妇儿保年终总结会议,儿童保健工作排全区第三位,得了个集体先进,大瓜沥儿保第一次得先进...
    晴冰阅读 1,001评论 0 0
  • 最近看吴恩达的机器学习视频,记录一下监督学习的个人理解 一、监督学习 监督学习有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你的数据需要人工...
    蟹老板爱写代码阅读 1,872评论 0 0
  • 《抗生素滥用调查:耐药菌弥漫养殖场》 此文中反映了意见残酷的现实,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十余年来耐药性,甚至能抵抗多种...
    娜家乱炖阅读 1,8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