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涓叙语
这里也举个例子,很多年前我在台湾给志愿者做培训,有一位志愿者愿意接受我的访谈,他想谈的主体是和他先生的关系议题。他很难受,觉得在关系中,他一直在努力,但先生好像都不愿意努力。我没有机会问他,说出这个困难,他的感想是什么?但我有机会问这个困难对他的影响是什么?他说感到很灰心,很挫败,怎么婚姻会变成这个样子。当我问他,他是如何在困难的关系里还能持续不断去努力的?包括愿意和我谈论。他开始和我分享他的力量来源,他说小时候妈妈帮人看管自行车工作很辛苦,时间很长,她总是陪着妈妈,妈妈很坚强。妈妈也帮人打扫房子,她也会陪妈妈去帮人打扫房子。他回顾他的童年,觉得他现在努力的力量是从妈妈那儿得来的,因为妈妈再苦都很努力。当发现他的力量来自妈妈,是一种传承,他脸上的表情变得很不一样。他说以前从来没有这么意识到过自己力量的来源,这让他对自己更认可。他说,经历过多年的努力,虽然先生只进步了一点点,但确实有进步了,他会带着妈妈给他的力量努力坚持下去。虽然这个例子的问话没有涵盖前面在关系中自我成长的主要问句,但总体精神是雷同的。大家如果在关系中有困难,也可试着用前头的句子来访谈自己,用写作或录音的方式都行,大家也可用其他的理念来陪伴自己在关系中自我成长。
总之,纠结的关系是难受的,痛苦的,常会绑架人,让人陷入无力的状态,而且也可能在咨询的过程中影响咨询师。在叙事学派的思维里,认为问题的关系故事会干扰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因此,叙事治疗总会设法在关系的困难故事中去找支线故事,去和人们共同建构。在面对关系中的困难时,有支持和力量的故事和对话。这样的对话特别的珍贵,也更能支持面对关系困难的自己,进而带来一些新的可能性。当然,支线故事并不限于这些故事,我在这里只是约略,把一些对话写下来。支线故事的对话可以无止境的去创造。
做咨询的一个很宝贵的收获,是他会督促我们自我反思和成长,在这种情况下,不反思,不成长都难。咨询师的工作是人和关系的工作,会涉及许多咨询师本人的主观经验和想法。这些主观的经验和想法也有其发展脉络和意义。但一旦我们带着这些未经检视的主观想法去咨询时,就会不经意的复制自己的价值观,剥夺来访者的价值空间和流动性。尤其当咨询师本身的生命经验存在困难的地方,并且未曾有机会去关照自己,有着心理负担,这时尤其容易被来访者类似的议题卡住,无法轻松的允许来访者探索他自己的路。当咨询师有机会成长,通过反思,从被卡住到明了,再到自在解放,来访者也才能有解放的空间与属于自己的成长。所以自我成长和关系中的成长是咨询师要持续面对的议题。我已过中年,但也仍在不断努力,以此和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