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此文有大量原文引用,但并无牟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本人下架。另禁止转载。
[格式]
原文摘录
我的批注
作者:瑞安·诺思
一、二
1、人类学
我们称这一时期的人类为“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即晚期智人。他们的骨架与我们完全相同。(把你的骨架和 20 万年前晚期智人的骨架放在一起,你会发现,你根本没有办法将它们区分开来)
随后超过 15 万年的时间里,这些晚期智人的行为仍旧与其他原始人非常相似。再之后,大约在公元前 5 万年,终于出现了变化:这群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突然开始像我们一样生活。
三、创造文明必需的五大基本技术
特点:
- 都是信息化的技术:
- 都是概念性的而非物质性的,所以它们极易流传下来。
1、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将各类思想从原始人类宿主的脑海中解放了出来。
2、书面语言
解决口头语言有传播局限的问题。
注;象形图和表意图都不算语言,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这两种表达方式中,图像及其背后的含义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象形图和表意图是用来帮助理解的,而不是用来阅读的。
什么叫帮助理解,就是你能看懂,但是存在歧义性。
3、优秀的数字系统
可以创立以任意值为基础的位值系统!
- 十进制是人类历史和文化中最常用的进制(很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拥有 10 根手指)。
- 巴比伦人使用六十进制(直到今天,我们还是会在某些地方使用这种进制,比如每小时 60 分钟,每个圆有 360 度等,参见第 4 章) -计算机语言则使用二进制。
拓展
① 何为公理
但是,数学的基础实际上就是一些我们无法证明只能假设为真的原理。我们称这些原理为“公理”。
② 为什么不能除以 0
你会发现, 0 是负数的终点和正数的起点。先从正数这一侧来看, 1 除以 1 等于 1, 1 除以 0. 1 等于 10,而 1 除以 0. 001 则等于 1 000。除数越小,得到的结果就越大。因此, 1 除以 0 应该等于无穷大。然而,如果我们从负数那一侧来看,用 1 去除以那些同样趋向于 0 的负数,得到的结果是, 1 除以– 1 等于– 1, 1 除以– 0. 1 等于– 10,而 1 除以– 0. 001 等于– 1 000。也就是说,这里你所选取的除数越接近于 0,所得结果就越接近于负无穷大。但是,一个数不可能既等于正无穷大,又等于负无穷大。实际上,这里面的问题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都不可能相等。于是,矛盾就出现了。也正是这个矛盾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零不能用作除数,因为这么做得出的结果没有意义,而且目前还没有人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4、科学方法
科学的局限性
即便是科学,其自身也有限制,且科学并不是真相的化身,这点很重要。运用科学方法也会产生错误的知识。
局限性:
- 1.有时效性的;
- 2.有前提条件的;
- 3.我们目前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
使用科学方法所能产生的最好结果就是,得出一个到目前为止尚能符合你所理解的现实的理论,但你永远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如何破局:
- 但因为有了科学方法,我们便有能力渐进式地纠正错误的知识,使其逐步迈向正确。
- 科学方法要求你始终保持开放性思维,并且随时做好准备丢弃不符合现实的理论。
- 人们总是觉得科学家是书呆子,但科学的哲学基础其实更像叛逆又个性化的朋克族:从不迷信权威,从不把任何人对任何事的评价当真。
5、超量生产:狩猎、采集时代的终结,文明的开始
好处:
- 能养活的人口就越多
- 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忧虑中解脱,从而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不同于以往且更有意义的问题(为什么夜空中的星星会移动?为什么东西总是往下掉而不是往上跑?)
- 食物有了盈余,农夫们便可以互相交换各自种植的不同食物,所以,农业的发展还奠定了经济概念的基础。
- 专业分工使人们有机会深入探索各方面的研究,专业分工又会带来许多创新成果。
正如马克思说的:生产力的发展。
四、计量单位可以随意制定——但你也可以从零开始,重新制定本书中的标准计量单位
无论你被困在哪个历史时期,都可以复制这些计量单位。你需要的全部工具就是这本书以及一些水。
然后用水去推演 N 多个单位。具体方法略。
五、现在,让我们变成农民——变成世界的吞食者
1、植物需要氮
(1)介绍
无论在世界上的哪个角落,氮都是最常见的植物养料。
现在的地球大气层里的氮很丰富。坏消息是:植物不能从大气层里直接摄取这种营养物质,它们只能从土壤里摄取。
像捕蝇草和猪笼草这样的植物,之所以会长出一张肉食性“血盆大口”,全都是因为它们想从飞过的昆虫身上摄取氮。
(2)利用豆类
豆类(苜蓿的效果尤其好)是少有的几种根系中含有某种特殊细菌(也就是“根瘤菌”,当然,你可以随便给它取名字)的植物之一,而这些细菌极其有价值的一点是,它可以做到地球上的其他植物无法自发做到的事。它们可以把氮送回土壤中。具体来说,当根瘤菌寄生到植物身上之后,它们和植物就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根瘤菌会吸收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一些碳,作为回报,会同时将一些氮气( N2)转化成植物可以直接利用的形式(也就是氨, NH3),而氨则以小瘤的形式储存在植物的根系中。当你收割这些植物时,其根系就留在了土壤中,所以氮和根瘤菌就都回到了土壤中,等待下一次种植时再发挥作用。
豆类——或者更准确地说,寄生在豆类身上的根瘤菌——可以充当下面将要介绍的“N 田轮作模式”中的黏合剂。
2、轮作技术
(1)种类
考虑每年都只在一半田地上种植作物,让另一半休养生息——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发明了轮作技术!更确切地说,你发明了二田轮作技术。
采用这种三田轮作模式,你现在可以种植并收获二田轮作模式的两倍食物。当然,这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和更好的犁。
有能力发明一种可以将田地利用效率提高到 75%的四田轮作模式。(你终于发明了一种永远没人可以休息的耕作模式)
具体 n 田轮作的分配情况,看原书的表格。
我们完全是依靠上万年的不断试错才总结出这些轮作模式的,也就是说,即便是最基本的二田轮作模式也是到公元前 6000 年才出现,而四田轮作模式更是到了 18 世纪才姗姗来迟。
(2)tips
1、不种植任何东西(用农业术语来说,就是让土地“闲置”一年)
- 时不时地把牲畜拉到田里遛遛,牲畜的粪便和尿液又富含氮,地力就可以恢复了
- 耕耘。可以剔除田地中的杂草。
2、田都要隔若干年才会再种植同样的作物
这个周期足以饿死害虫。
六、他们吃什么——如果我被困在人类已完成进化但尚未发展出农业,也不知道何为选择育种的历史时期,他们会吃些什么?我又该如何辨别他们吃的东西是否有毒?毕竟,远古人类可能对吃的不太讲究,只求填饱肚子
1、吃什么放心?
首先,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天然无毒的,所以总的来说,吃哺乳动物是相对安全的(食物过敏者除外)。
吃植物的中毒危险甚至比动物还大。由于植物不能像动物那样通过逃跑的方式躲避捕食者,它们演化出了一些防御性策略,其中许多都基于下面这个原则:“无论是谁吃了我,我都要让它生不如死,这样它们就再也不会来烦我了。
澳大利亚刺灌木也有了“自杀植物”的“美名”。
七、埋下根系——对被困时间旅行者有用的植物
1、植物
(1)竹子
竹子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之一。
如果你还没有发明钢铁的话,竹子还可以充当混凝土中的增强剂,这是因为竹子拥有几乎和钢铁一样强的抗拉强度(一种物体在不被折断、不被扯碎的前提下承受沉重负载的能力)。
2、调料
(1)胡椒
黑胡椒是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的一种香料,同时也是全世界贸易量最大的香料。
在中世纪欧洲,胡椒的价格是其他香料的 10 倍之高!
(2)辣椒
红辣椒是世界上使用范围第二广的调味品,仅次于盐。
(3)罂粟
罂粟的种子也可以用作调味料!
从罂粟中可以提取出吗啡。
3、食物
(1)玉米
美洲文明的主要农作物就是玉米。
玉米这种作物已经完全驯化,成为彻头彻尾的家养作物了;离开了人类的帮助和干预,它们根本无法存活。
(2)土豆
土豆是少有的几种含有人类所需全部营养物质的植物之一!你可以完全依靠土豆过活。
在煮熟之前,土豆的所有部位都是有毒的,所以千万别生吃土豆。但土豆的这种毒性反倒给了你一个小优势:人类是唯一一种会煮熟食物再吃的动物。所以,那些同样发现土豆有毒的动物,就不会再到你的田地里偷土豆吃了。
(3)甘薯
千万别生吃甘薯!
(4)大豆
生大豆也是有毒的。
(5)稻子
稻子在湿润的土壤中长势最好,所以降水量高的区域最适合种稻,稻子还可以种在被洪水淹没的田地中,这种做法既可以预防虫害又可以阻止那些无法在洪水中生存的野草继续生长。
(6)小麦
小麦是欧洲文明的主要作物。
野生小麦的种穗会自动打开,好让里面的种子播撒到地面上或飘散至空气中。人类当然更喜欢采集那些种穗不开口的小麦,这样里头的小麦粒就不会丢失了。如此一来,驯化的家养小麦很快就出现了,它们的种穗是不开口的。当然,这些闭口种穗也意味着,如果没有人类人工种植的话,现在的家养小麦是无法繁育后代的。
(7)椰子
椰子在未打开时处于全密封状态,这就意味着其含有的水分完全是无菌的。因此,椰子可以充当洁净、安全饮用水的主要来源。
(8)甘蔗
从甘蔗里榨出的果汁,可以在煮沸浓缩到一定程度后,结晶析出固体蔗糖。
如果你不在出产甘蔗的热带地区,你就有可能位于能够找到
甜菜的温带地区。
甘蔗是光合作用效率最高的植物之一:你可以用来充当燃料来源,甚至可以直接焚烧制糖过程中留下的甘蔗渣儿,这又提高了甘蔗的利用率。
八、鸟类和蜜蜂——对被困时间旅行者有用的动物
1、驯化的动物
人类只完全驯化了大概 40 种不同的动物,而且这 40 种动物还包括了像金鱼、古比鱼、金丝雀、刺猬、燕雀以及臭鼬这样明显属于凑数的驯化动物。这些物种对人类一般都没什么用,只能当作还算可爱的宠物来养。
动物完全驯化后,其家养品种和野生品种之间通常会出现明显差异,基因会存在差异。
狗(狼)
狼除非是得了狂犬病或是极度饥饿,它们很少主动攻击人类。
狼/狗是人类驯化的第一个物种(驯化时间甚至早于农业出现的时间),某种角度上说,驯化已经让狗变成了最像人类的动物!
狗就是狼,有可能是自行接受驯化的。
农业会改变你和狼的关系。在发明农业之前,人类和狼可能是盟友,会一起合作打猎并且瓜分战利品。但在农业出现之后,由于狼会攻击那些有价值的农场动物,它们就成了人类的对手。
1959 年,苏联展开了一项实验。该实验旨在挑选出“最温顺”的野生狐狸并把它们培育成像狗一样的动物。在培育到第 4 代狐狸时,其中有一部分见到人类就会摇尾巴;到第 6 代时,它们会舔人类的脸庞,而且要求抚摸;到了第 10 代的时候, 18%的狐狸已经很像狗了:温和、友善、调皮,渴望人类的爱抚。到了第 20 代时,这个比例上升至 35%,第 30 代时是 49%,到了 2005 年——距离实验开始还不到 50 年——所有狐狸都变得天性温顺。此时,科学家开始把这种狐狸当成宠物卖,并以此筹措后续研究资金。你可以在任何时期对狼做同样的事。你可以自行驯化一条狗。•狼在 22 个月大时就会进入青春期,所以,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狼繁衍 10 代只需要 220 个月,也就是差不多 18 年,就可以培育出一批非常正宗的狗。
猫
猫在捕杀四害之一——鼠类(老鼠、田鼠)方面非常有用。
猫可以被看作“半驯化”的动物。
和狗一样,猫也有可能是自行接受驯化的。
鸡
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这个问题最近刚刚被澄清:先出现的还是鸡蛋。史上第一枚鸡蛋中包含一个携带着突变基因的受精卵。正是这个受精卵最后变成了历史上第一只鸡。因此,产下这枚带有变异受精卵的蛋的动物就是始祖鸡。这就是进化!
美洲并不是鸡的原产地,但火鸡很好地填补了这个空白。
马
在发明火车之前,马的最快奔跑速度就是人类可实现的最快移动速度!
马死后,将马蹄分解,可以做胶水。
骆驼
奔跑速度不如马,但:
- 它可以驮更多东西
- 而且可以去一些马去不了的地方
- 骆驼的体形也比马大,大到足以在战场上震慑后者!
驼
美洲驼和羊驼都是骆驼的近亲。
美洲驼和羊驼是美洲大陆仅剩的驮兽。
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不同,雌性美洲驼并没有固定的生殖周期,而是在交配后按照需要排卵。
奶牛
略
山羊
相比牛奶,山羊奶和人奶更相近。
羊奶的乳糖含量更低。
推荐乳糖不耐受的患者改喝羊奶。
绵羊
绵羊是人类驯化的第二种动物,仅晚于可爱的狗。
最初人类驯化绵羊是为了吃它们的肉,但到公元前 3000 年之后,人类的重点开始转向它们身上的羊毛。在人类开始用蚕丝和棉花来制作衣物之前,大多数人身上穿的是皮革和羊毛做的衣服。
猪
猪还能为人类提供牙刷。猪鬃是制作牙刷的绝好材料。由于人类的牙齿总会藏污纳垢,所以牙刷作为日用品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兔子
繁殖速度极快。将兔子引入新生态系统的做法通常非常糟糕:没有天敌的话,兔子会疯狂繁衍、泛滥,
兔子肉的脂肪含量极低,而脂肪摄取不足的后果则是致命的——你有可能在肚子里满是兔子肉的情况下被饿死。
蜜蜂
你尚未发现其他糖类来源之前,蜂蜜是少数几种可以让食物变甜的方法之一。
蜂蜜也可以治疗咳嗽和喉咙痛,在紧急关头还可临时敷在伤口上。
蜂蜜几乎可以无限期保存且完全不变质。
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有动物在收集蜂蜜了。
虱子
寄生到人类身上的虱子共有三类:头虱、体虱和阴虱。
人虱的出现时间和人类一模一样。人类从黑猩猩祖先那儿分化出来的同时,人虱也从黑猩猩身上的虱子祖先那儿分化出来了。
你知道为什么在古典画作中,那些有钱的欧洲人总是带着巨大、搞笑的假发吗?那是因为他们身上的虱子实在是多到恐怖,只能剃成光头生活。其实,假发也还是会成为虱子的温床,不过在沸水中杀菌消毒毕竟容易得多。
欧洲人喜欢刮阴毛应该也是这个原因吧
史上最严重的瘟疫往往在冬季爆发。这是为什么?因为那个季节会有更多衣不蔽体的人扒下死人的衣服给自己穿上。只要有一个人穿的衣服上带有受病毒感染的虱子,就有可能引发一场波及整个城市的瘟疫。
蚊子
蚊子是一种对人类完全没用的动物。
蚊子是少数几种尽数消灭不会对地球产生任何负面效果的动物之一: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作为鸟类的食物,进行少量的授粉工作)已经被其他昆虫取代了。它们灭绝后,唯一的结果是:死于疟疾的人类会越来越少。
九、基础营养学——为了避免死得太快,你得知道自己应该吃什么
1、如何保持健康
- 1.别吃得太多。
- 2.多锻炼。
- 3.多吃对身体有好处的食物,比如水果和蔬菜。
2、维生素
公元前 1500 年左右,古埃及人在不知道维生素 A 为何物的情况下发现,吃一些动物肝脏有助于提升夜视能力,但他们并不知道维生素 A 是什么
而 15 世纪,欧洲人就已经在不知道维生素 C 为何物的情况下发现,食用新鲜的食物和柑橘属水果有助于预防坏血病。然而,可悲的是,在这场“错误却不好笑的喜剧”中,欧洲人——通常自视聪明——在接下来的 500 多年里,成功地做到了遗忘这个知识之后又再度发现它,如此反复至少 7 次之多,时间分别是 1593 年、 1614 年、 1707 年、 1734 年、 1747 年、 1794 年,并最终在 1907 年的时候,终于意识到了这个现象背后的本质。
维生素的编号并不连续(比如维生素 B4 和维生素 F 就不存在)。原因是这样的:一开始我们确实给某些物质起了“维生素 B4”、“维生素 F”这样的名字,但此后我们又发现,其实它们并不是维生素,结果就成了现在这样。
十、可以用技术手段解决的人类基本诉求
1、我渴了
(1)木炭
做法:
人类通过不断焚烧一切可烧之物,将各类高等植被降级成木炭,为我们在地球上的扩张行动提供了燃料。
如果你把木头放在某个热量充足但氧气极少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不同于起火燃烧的反应。这种反应的名字叫作“干馏”,虽然干馏的过程不如观看起火那么有趣,但这项技术可能要比燃烧更加有用!在干馏的过程中,木头中的水分和杂质都会在不发生燃烧的情况下蒸发,留下更纯净的燃料:精炼炭块。这就是你的木炭了!
用处:
- 普通木头燃烧时只能达到 850℃ 左右的温度,而木炭可以达到 2 700℃。所以木炭燃烧后产生的高温可以炼钢。
- 木炭还能够吸附其他物质,因此可以用于过滤水、气体以及稀释你服下的任何毒素。
- 用于在岩壁上绘画
(2)煤炭
由于木炭实在太有用了,一旦大家都知道了将木头烧成木炭的技术,人们就很可能发疯般地砍伐树木,最终导致大规模的森林开伐。这种情况在 16 世纪的欧洲发生过,当时因森林采伐过度而导致木材稀缺,人们便转而开发更难开采利用且更加稀少的燃料能源,比如煤炭。
虽然煤炭和木炭都是碳素燃料而且燃烧时都会释放二氧化碳,但煤炭释放到空气中的碳化物在地球上已储存了几百万年的,因此完全可以改变现代地球大气的组成,而木炭和木头释放的碳化物最多只储存了几十年。
(3)蒸馏
这项技术的原理是: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同时也是分离化学物质的关键技术。
不止将酒精转化成烈酒这一个用处。蒸馏技术还可以用来淡化海水。
如果你所在的区域比较寒冷,那么你甚至可以不借助火源就完成蒸馏的操作!这个过程称为“冷冻蒸馏”,非常简单:只要把混合液放在寒冷的室外,静待其结冰即可。率先结冰的液体凝固点最高,把它们结成的冰去除后,剩下的液体就是你要的浓缩液了
(2)命题演算
这种推理过程最终会催生出一种称为“命题演算”的方法.
那么这个三段论可以写成这种形式: M→P 且 S→M,所以,S→P。
当然,构建逻辑体系的方法不止这一种。比如,你可以基于“真的程度”,构建更复杂的逻辑体系,处理更复杂的逻辑关系。
十一、化学
略
十二、主要哲学流派:用几句俏皮话简单总结一下它们吧
1、宗教哲学
- 一神论:上帝向我举手击掌。
- 多神论:至少有一个上帝与我举手击掌。
- 单一主神论:可能还存在其他神,也可能没有,但我只知道我崇拜的那个与我举手击掌的神。
- 单神崇拜论:肯定存在许多个神,但我只崇拜那个与我举手击掌的神。
- 泛神论:宇宙就是神,神就是宇宙,与我举手击掌。
- 万有在神论:宇宙到处都体现着神性,因为神创造了宇宙及其运行规则,但神高于宇宙,神与我举手击掌。
- 全神论:所有宗教的神都以各自的方式与你举手击掌,但没有哪一个宗教的神独自可以给予你举手击掌的完整体验。
- 泛心论:宇宙中的一切都有意识,因此都可以与我举手击掌。
- 应有神论:应该有某种神在与我击掌,但除此以外,谁知道呢?
- 不可知论:可能有神与我击掌,但也可能是我在与自己击掌,谁知道呢?
- 无神论:我与自己击掌,与神无关。
- 自神论:我自己与自己击掌,我就是神。
- 远神论:神是否存在与神是否与人击掌之间根本没有关系。你们是完全没事儿做吗?成天想这些东西。
- 漠视论:“神”这个概念根本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讨论神是否存在、是否与人击掌毫无意义。
- 自然神论:神肯定存在(不管有几个),但神从来不会干涉人类的事务,因此,我很确定他们从来没有与我击过掌。
- 二元论:这个世界上既有善,也有恶。因此,每一次击掌行为必然对应着令人心情低落、毫无干劲儿的反面行为。
- 反神论:肯定不存在与人击掌的神,不过,如果神存在,我完全放任神继续这么做。
- 恶神论:与人击掌的神肯定存在,但其采用的方式令人心生厌恶。
- 唯我论:我自己与自己击掌。遗憾的是,这种击掌的行为也只是我想象出来的,因为除了我的思维之外,根本不存在任何东西。
- 世俗人文主义:没有神会与我们击掌,但我们仍要友善相处……我们仍然可以互相取暖、互相激励。
我应该是不可知论
2、关于存在的哲学
- 虚无主义:别说举手击掌了,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没有意义。
- 存在主义:别说举手击掌了,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没有意义。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真诚地互相激励,从而赋予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
- 决定论:我现在在与你击掌,但这并不是自由意志的结果,自由意志只是幻觉。如果你能让时光倒流,重启这个宇宙,一切都会和现在一模一样。结果就是,此时此刻,我仍旧会向你举起手准备击掌。
- 结果主义:无论过程有多么邪恶可怖,只要结果是令我高兴和被肯定的,那它就是正义的。
- 功利主义:无论过程有多么邪恶可怖,只要结果能让大多数的人受到最大程度的激励,那它就是正义的。
- 实证主义:你让我相信举手击掌的行为确实存在,那我得先看看相关的科学依据。
- 客观主义:击掌是我的合理个人权利。任何强权以任何形式无视我的个人权利,强行与我击掌,都是不对的。
- 享乐主义:击掌让我感觉很棒,开心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因此,只要我想或我需要,就会激励自己。别和我谈什么后果。如果做爱时击掌也能让我感觉良好的话……我真的要试试。
- 实用主义:只有当击掌能够产生某些正面影响时,它们才是有益的。
- 经验主义:别相信直觉,也别相信传统。彻底理解击掌行为的作用的唯一方法就是亲身施与并接受激励。
- 斯多葛主义:情绪会导致错误的判断,而错误的判断又会干扰清晰、客观的思考过程。因此,最好的击掌一定是出于极度理性的原因才做出的。
- 绝对论:特定行为从本质上就有对错之分。比如,偷盗总是错的,哪怕你偷盗是为了给一只饿得奄奄一息的小狗喂食。而击掌的行为总是对的,哪怕你想以击掌的方式激励别人时狠狠地把巴掌甩在了对方脸上。
- 伊壁鸠鲁主义:能够得到快乐当然很棒,但最大的快乐则是能够摆脱痛苦与恐惧。因此,我只会与你以合理的次数击掌,毕竟我不想把自己的手掌拍得生疼。
- 荒诞主义:光是理解单次击掌这种激励方式的规模、范围、潜在影响力就已经着实困难了,要彻底了解所有击掌行为的真实意义就更加毫无可能了。于是,对击掌行为的合理回应就是自杀或者痴心妄想未来某一天某个神明会彻底究明击掌行为的意义。如果这两个情况都没有发生的话,那么就稀里糊涂地接受这种行为的荒诞性,继续没心没肺地开心击掌吧。
我应该是处于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之间
十三、视觉艺术基础——有几种风格你甚至可以拿来即用
1、透视
更早时候的艺术家当然也知道近大远小的道理,但他们并不知道这种现象背后的数学理论,只能凭空猜测物体看上去会是什么样子,而这则会产生非常复杂的结果。
一些艺术家已经接近了真相,比如 1100 年之后的一些中国艺术家。他们使用了一种现在叫作“多点透视”的绘画方法。
打开透视法大门的最后一把钥匙是消失点的发现。
- 《最后的晚餐》使用的是
单点透视 两点透视-
三点透视。
2、写实主义的超越
而在照相技术出现之后,艺术家开始尝试超越写实主义,他们就会开始探索其他风格——而非写实的风格毫无限制,创作者完全可以天马行空。
十四、治愈身体——药物及发明药物的方法
1、西方医学萌芽
有一点一定要明确:西方医学在长达 2 000 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用这种不准确且毫无帮助的体液失调理论治疗病人。
并不只是西方文明在医学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多个历史时期的多个文明都出现了禁忌人体解剖的观念。
2、防止脱水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死因之一就是脱水。
通过饮用营养液这种简单的饮料保证体内水分充足,可以让腹泻的致死率下降 93%!只要将 25 克糖和 2.1 克盐加到 1 升水中,充分溶解混合,你就可以尽情享用了。
原因:腹泻期间,人体内盐分也损失惨重(身体要正常工作就必须有盐),而营养液能补充盐分。糖的作用则是促进人体吸收盐分和水。
千万要小心:糖和盐加得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营养液的效果,甚至还会恶化病人的病情。
十五、急救基础(对你来说,急救基础就是急救大全)
1、异物窒息 - 姆利希急救法
先让患者站起来,你则站到患者身后,一手握成拳放到他的肚脐上方,另一只手按在自己的拳头上,接着突然向内、向上用力,就好像要把病患抬起来一样。这么做其实是在给病患的肺部施加压力从而有效地人为引起咳嗽,病患一旦咳嗽就有希望把卡在喉咙里的东西吐出来了。
2、呼吸停止 - 心肺复苏
具体方法略。
实施心肺复苏时可以演唱的经典歌曲(每分钟 100 拍)歌单。
因为按压病人的频率正好是每分钟 100 下。
请一定要牢记,实施心肺复苏时很可能会压断病人的肋骨。
电影中常常出现的心肺复苏还要求运用嘴对嘴的人工呼吸法。除了溺水这种情况外,我们并不推荐这种做法。
3、处理伤口
1、伤口带来的最直接的危险是:你可能会因失血过多而死。
如果可以,不妨抬高伤口,这样可以减缓血液的流动。按压同样有助于止血:紧紧按住伤口大约 20 分钟,通常就足以让血液凝结,起到止血的效果。如果这不管用,就尽力找到出血的血管,然后用一根手指直接按在上面。如果这些都不管用,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就是使用止血带——一种非常紧的绷带。止血带会切断伤口周围的所有血液的流动。这就意味着血止住了,但几小时后,止血带绑住的那部分组织也死亡了,未来可能需要截肢。不过,至少此刻患者有机会避免失血过多而死。对于那些更大的伤口,就要考虑使用烧灼术——这又是一种迫于无奈采取的最后手段。加热某种物质(比如木材、金属),然后直接把它摁到伤口的出血位置,就能把肉烧糊,使伤口闭合。灼烧部分越小越好,这不仅是因为这种方法非常疼,还因为灼烧会让伤口内部产生死肉,而这些死肉非常容易感染。如果伤口实在太大,那你可能要用针线把它缝上。
2、伤口带来的另一大危险是:伤口感染
要知道在抗生素出现之前,死于伤口感染的士兵要多于死于战争本身的士兵。
预防伤口感染的最好方法是:仔细且彻底地清洗伤口。 要想清洁伤口,就得用水(当然是清水)将其彻底冲洗干净,接着把酒精或者 2% 浓度的碘溶液(参见附录 C. 7)倒到伤口上,杀死细菌。如果这两种液体你都没有,那在紧急关头也可以使用蜂蜜。
十六、如何创造音乐、乐器和音乐理论——附赠几首歌供你现学现卖
1、乐器
(1)分类
- 打击乐器(敲打后会发出声音)
- 弦乐器(拨弦或者摩擦后发出声音)
- 吹奏乐器(往里吹气而发出声音)
打击乐器大概是最容易制作的乐器。
弦乐器大概是次容易发明的,毕竟制作它们的条件只有线而已。
吹奏乐器的发明要更复杂一些。吹奏乐器的工作原理是靠共振管内空气的振动来发出声音。
2、心理声学
因为听觉不仅涉及与耳朵发生相互作用的物理声波,还涉及大脑对这些物理信号的心理解读。遗憾的是,正是这两方面的因素对音符产生了限制。最终结果就是,并不是所有音符都是人类喜欢听的。物理方面的限制比较简单明了。大多数人只能听到频率在 20 ~ 20 000 赫兹范围内的声音,并且其中高频部分的声音只有小时候才能听到。
这个研究领域叫作“心理声学”。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造成人不同的内心感受。
3、音符
(1)基准音符
假设你现在随便弹出一个音符,我们称其为“ A”。毕竟,我们最终都要用 A 到 G 标注音符。
接着,我们假设你弹出了一个频率是 A 两倍的音符(可称为“ 2A”)。我们把任何频率之比为 2∶1 的音符都定义为相隔一个八度。
但还有一个问题:A 音符是你随机挑选的,而现代社会国际通用的标准 A 音(整个音乐体系的基准音符)叫作“ A440”。没错,你猜对了,这个音的频率是 440 赫兹。如果你曾现场听过交响乐的话,你很可能还记得演出开始前会先演奏出一个音,同时其他所有音乐家都会按照这个音调整乐器发出的声音。
对我们来说,要发出这个音很容易,我们有专为发出这个音而特制的笛子、音频文件以及音叉。
(2)音阶
其他在绝大多数文化中受到认可的悦耳音符频率比包括 3∶2、4∶3、5∶4,以及(更有争议的)5∶3、6∶5 和 8∶5。然而,你绝对不希望自己创作出的歌曲中只有和音:引入、构建以及融入非和音可以让你的歌变得更加悦耳、优雅。
尽管其他文化也发明了自己的音符体系(可能还更好),我们还是要在这里教你如何发明西方音符体系。西方音符体系利用 A 与 2A 之间的空间,分隔出了 12 个不同的音符。这 12 个音符的分布特点是:任意两个相邻音符的频率的比值都相同, 相邻音符之间的频率比应该等于 2 的 12 次方根,约等于 1.059 463。
但音乐家有时会为了音乐效果而故意“压音”,即让演奏出来的音符稍稍偏离它应有的频率。
A 和 2A 之间的 12 个音符名标记略(详细参考钢琴琴键)。
虽然一个八度中有 12 个音符,但其中有些位于钢琴白键上且用纯字母命名,而另一些则位于黑键上并且用上了升降符号标记(A#,Bb 等)。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早期钢琴用的是只包括纯字母音符的七音符音阶,所以当引入 12 个音符中的其他 5 个时就出现了那些相对较小的黑键。
十七、计算机——如何将脑力劳动转化为体力劳动,这样你就不用想破头了,只需要转动手柄或者别的什么东西
略
本人就是计算机行业,感兴趣可以直接看鄙人技术博客中关于计算机原理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