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要素帮助我们克服惰性

惰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或者说是人类的梦想,想想看我们人类对于幸福的种种向往:无忧无虑,不愁吃、不愁喝,没有任何担忧,只是待在那个地方静静发呆。这些梦想都是人们关于惰性的展现。

然而现实早就通过各种方式告诉我们:唯有克服惰性勤奋进取才能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克服惰性是件痛苦的事情,因为要走出舒适区。每个人类个体都曾经体会过、拥有过的一个舒适区——子宫状态。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子宫里,我们用不着劳动,甚至用不着吃饭、睡觉,一切的能源供给都是自动化的。这个地方真的是太好了,以至于每一个在这个地方待过又被迫出来的人,一出生就会哇哇大哭,原因很简单:他从一个温暖的,没有寒冷、饥饿,极其安全的世界,突然来到了一个不确定的世界。


下班后的舒适区就是葛优躺,然而就是有一些人下班后跑到健身房挥汗如雨或者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空闲时间的舒适区就是刷刷明星八卦打打游戏,然而还有另外一群人,碎片时间用于学习实现认知升级。

节假日的舒适区就是彻底隔绝工作,然而还有很多人节假日依旧乐此不疲的工作。

我们一定会很好奇那些人是如何克服本能惰性?分析下来,无外乎以下五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观念升级

如果你认为勤奋是一件超级苦逼的事情,那么就没有办法持续下去,因为人们从内心里天生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

如果你认为节假日要工作是一件超级崩溃的事情,那当然就无法心平气和的做好工作。

我特别喜欢的李笑来老师说,他在节假日的观念上早已升级,即法定节假日是不需要休息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口口声声要自由,那为什么别人规定你休息你就要休息呀,休息是每天都可以自己安排的,而非等别人来规定。这是多么棒的观念升级。

正是因为受到李笑来老师的影响,我这两年多以来没有休过所谓的法定节假日,即使是大年初一依旧是每天学习、运动和写作。


第二个要素:目标牵引。

如果你有想要实现的目标,如果实现不了你就觉得人生无趣,那肯定就有动力克服惰性走出舒适区。

很多人的目标就是嘴巴上讲讲而已,而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想要得到的。

我经常分享一个关于确定目标的做法:假设你快要离开人世了,你会因为哪些事情没有实现而死不瞑目呢?

不用想太多,找到三件事就可以,那就是你这毕生的目标。


第三个要素:找到同伴。

你身边有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人际沟通中,有个著名的“六人定律”,即你的生活状态乃至收入状态,是和你周围接触最多的六个人有着直接的关系。

中国有句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讲的这个道理。

我为什么可以持续学习保证每天有输出,那是因为我周围有一群比我更拼的小伙伴。

如果你想克服惰性,那么就先把有朋友圈换掉吧。


第四个要素:养成习惯。

一件再痛苦的事情,做久了也就习惯了,例如刚开始去运动一定是痛苦的,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当你适应之后,如果不运动就会感到难受。

多长时间可以养成一个习惯?21天是个流传很广的概念,其实想要真正克服惰性养成好习惯,我这边的建议就是做个100天计划吧,一件事情做够100天,差不多就习惯了。


第五个要素:增强体能。

有时候我们的惰性是来自于体能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例如主观上特别想去运动,对于自己葛优躺无比厌恶,然而刚跑500米就体力不支。

体能是一切的基础,增强体能的方法无外乎是吃、睡和运动。要用低脂肪高蛋白的健康饮食去替代垃圾食品,要学会利用碎片时间去休息,要通过适度的运动去增强心肺功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个人流浪 从没有这么彷徨 世界任由我欣赏 站在山顶看向天堂 未来的路将怎么设想 唯有坚持自己的信仰 恨这婉歌声悠扬。
    不爱说话的话阅读 12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