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梅兰妈妈

在我那个闽南小山村,在我那个年代,不知啥缘由,对母亲的称呼都是名字,小时候,堂哥堂姐们称呼她们母亲是名字,我家姐弟三人也是叫母亲名字“兰啊……”,稍大一点,来到城市生活,普通话成为日常用语,“妈妈”的称呼在与母亲普通话对话中出现,“兰啊”的称呼是在与母亲闽南话对话中的叫唤!“兰啊”“妈妈”,无论啥称呼都觉得亲切无比!

兰啊与父亲结婚时是17岁,父亲当时当兵退伍后分配到一个山城工作,算是吃公家饭的,或许是聚少离多的缘故,结婚多年不曾有孩子,在那个年代是得有多大的罪孽啊!为此被奶奶怠慢,时常谩骂,甚至殴打!被奶奶称为“光吃不下蛋的母鸡”,直到23岁生下大姐,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观念让兰啊得不到奶奶的欢心,连带着大姐也得不到奶奶的欢喜,父亲又不在身边,煎熬度日!两年之后生下我,虽然又是女孩,奶奶却很高兴,原因是:恰逢家里新盖房屋搬新家不久,在新房子生下女孩是大吉,会旺家。所以自小我得奶奶宠爱多一些。几年后兰啊又诞下弟弟,有个男孩了,终于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也开始与大伯一家分家,奶奶理所当然与长子(大伯)一家。

父亲在山城工作,一个月30几元工资,寄给奶奶10元生活费,寄给兰啊10元生活费,奶奶10元养她自己一人,兰啊10元要养我们姐弟三人和她自己,日子过得拮据,有上顿没下顿,父亲是孝子,对妻子儿女的窘迫处境熟视无睹,兰啊没办法,时常去娘家寻救济。去外婆家要经过一条热闹的街道,为此奶奶时常在村口跟村里人宣扬:“你们看看,你们看看,男人不在家,又去走街串巷,吃香喝辣的”。此后几十年“走街串巷,吃香喝辣”这经典语录成了村民们和兰啊调侃那段不堪岁月的必说之词。

这样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兰啊实在坚持不住,终于在某日凌晨将家中仅剩的两斤面粉做了馒头,天未亮时带着我们姐弟三人逃离奶奶的地盘,一路颠簸来到山城工作的父亲身边。小时候的我记忆模糊,只记得两人时常吵架,至于为什么吵架,我不懂。

来到山城的第二天,勤劳的兰啊没闲着,去找老乡学习补鞋子,在老乡的帮助下买了补鞋机,为了能多赚一点钱,她没有找固定摊位,冬天,挑着沉重的补鞋机,走街串巷叫喊着“补鞋啰……”。这时候的走街串巷真不是吃香喝辣的。夏天,没有鞋子补,她就背着一个冰棒箱,走街串巷,叫喊着“冰棒冰砖……”,这时候的走街串巷,真不是吃香喝辣的!

勤劳的兰啊用她每天辛苦赚来的钱做第二天的生活费,那个年代,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买米买面要粮票,兰啊总是能让我们餐餐有红烧三层肉吃。一到过年总犯愁,我们姐弟三人被父母养的高大胖,布票要比别人多很多,虽说如此,年年过年都有新衣服穿,年少不知父母忧,不知父母是怎么做到让我们姐弟三有个无忧的童年。

勤劳的兰啊,或许是年轻时太过劳累,患上了哮喘,近几年频频发作,一次比一次严重,在患病期间的一次意外摔倒后,大伤元气,导致呼吸衰竭,救治无效,长眠不醒。

我的兰啊、妈妈,大半生都在走街串巷,却从来没有吃香喝辣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个设计爱好者,一篇让你受益匪浅的文章;每天12点半,我们不见不散。 谈设计与想法的关系 学生常问:「老师,我想...
    吾视吾觉阅读 5,265评论 9 9
  •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自己赚的钱自己花,把生活过的酷酷的。期待着爱情,期待着下一次遇见一个自己生命中的白马王...
    芸丽阅读 3,619评论 0 0
  • 你出现 又消失 出现又恍惚从未存在 浓浓的迷雾拨不开 浓雾吹散只留下风 不见踪影 【插画梦】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雪鲸呀阅读 2,472评论 3 5
  • 江南水乡,一直是我梦寐以求想去的地方。记得十多年前读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这本书里有篇文章就是写江南小镇的。他虽...
    _如帆_阅读 4,540评论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