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时,满地金黄的银杏叶在暮色中旋舞,恍若天地间洒落的诗句。我驻足凝望,忽觉这飘零的黄叶,恰似人生百态——有人紧攥枝头,终成枯槁;有人随风飘散,却丰盈了整片天空。这让我想起先贤的智慧:利她舍得行大道,无我无为无不为,恰似一泓清泉,涤荡着世间的功利与执念。
一、破茧:在舍与得间听见花开
犹记江南梅雨季,老茶馆的檐角垂下细密的雨帘。邻座的老者擦拭着紫砂壶,茶香氤氲中,他缓缓道:“人生如茶,需得沸水淬炼,方能舒展枝叶。”彼时我尚不解,直到目睹他布施残茶于青石板缝隙,任由苔藓在茶渍中舒展绿意。这何尝不是“舍得”的禅意?当我们将名利看淡,如老者般将残茶化作滋养生命的甘露,方能在舍与得的轮回中,听见心湖深处花开的声音。
二、渡河:以无为之舟驶向彼岸
太湖之滨,渔夫摇着空荡荡的竹筏,任凭潮汐推着船身前行。他笑言:“刻意掌舵易触暗礁,不如放下执念,让水流带我去该去的地方。”这让我想起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深意。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掌控结果,像渔夫般以无为之心顺应规律,生活的褶皱里便处处藏着惊喜——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微光,终将汇聚成照亮前路的星河。
三、归真:在无我之境触摸永恒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前,我曾为千年前的画工泪流满面。他们以血为墨,在荒芜的洞窟中描绘飞天与经变,却从不署名。这种“无我”的境界,恰似敦煌的月光,无声地浸润着每一粒沙砾。当我们学会像他们一样,将小我融入天地,利他的善举便不再是道德的枷锁,而是生命最本真的绽放。
暮色渐深,银杏叶落满肩头。我忽然懂得:真正的修行,不在登多高的山,而在心中是否住着明月。当我们以利他破除我执,以舍得拥抱无常,以无为顺应天道,终将在“无不为”的境界里,与万物共舞,与岁月和解。这或许就是先贤留下的密码——用生命的光,照亮众生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