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组块:忽视了这一点,刻意练习也会无效

武林秘籍中隐藏了什么?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里,《天龙八部》里的易经筋、《侠客行》里的太玄经,《碧血剑》里的金蛇秘籍,并不是直接就能看懂的,需要破解其中了密码方能有效。
《刻意练习》中提出一种高效学习方法,很多人读过之后,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这种方法,但是我们却没看到哪个高手是通过看完书之后练成绝世武功的。
这表明,《刻意练习》这门神功还有隐藏的秘密,只有破解了它,方能真正掌握刻意练习的精髓。
《刻意练习》隐藏了什么呢?
这本书论述了实施刻意练习的原则及使用场景,但是作者关于刻意练习的本质,却一带而过,似乎有所保留。

刻意练习的本质

刻意练习是迄今为止最强大学习方法,这种方法要求:

  • 有明确的目标
  • 专注投入
  • 跳出舒适区练习
  • 及时反馈并改进

作者认为,刻意练习的标准是提高心理表征水平。什么是心理表征?作者非常简要的说明: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尽管书中对于心理表征与刻意练习的关系做了一定篇幅的论述,但是我们却很难得清晰的理解。
不得已,我只好通过《樊登读书会》和《成甲说书》两位一流高手的解读,进一步了解了书中心理表征的意义。
樊登认为,心理表征就是人们事物下意识的反应。
成甲认为,心理表征是思考事物时对应的心理结构。
但是,这依然不够直白。
直到我阅读了千古刘传老师的文章《掌握这个概念,让自学效率翻倍》中思维组块的概念后,我对心理表征一下有了视觉化的理解。

组块化,将头脑中的信息组块,按照有意义的方式形成一个逻辑性、概念性的视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例如,书架上取书这一个动作,就包含了很多组块:识别目标,确定位置,取书时用手抓住书脊,控制抓的力度,取出的路径。每一个步骤都是一个小组块,而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些小组块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组块,所以成年人只会用取书这一个组块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用多个小组块。相较之下,对于一个2岁的小孩子,完成取书这个动作就必须掌握其中的小组块。每取一次书,他都必须按顺序思考每一个组块,一个组块使用完,再思考下一个组块如何运用。

思维组块,就是心理表征所说的思考某事物时对应的心理结构。组块越大,那么反应过程就越快且准确,这就是高手表现出来的行为。而新手思考事物时,组块较小,因此反应过程慢且不准确,更费时费力。

刻意练习是提升思维组块的最有效方式

提升技能的本质,就是通过各种学习方法,将技能从知识的理解变成行为的熟练,甚至固化为下意识的行为。理解了这一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刻意练习的三个要点:

  • 优秀的导师
  • 科学的方法
  • 持续大量的练习

优秀导师的作用
学习技能,最佳的路径是:按照正确的方式,将知识理解消化优化,形成思维组块,然后通过大量刻意练习将其固化,最终熟练运用。
优秀导师的作用就在于在学生形成思维组块的理解阶段,纠正学生可能的错误,提供及时的反馈,之后学生就能通过刻意练习来固化思维组块。如果没有优秀的导师,学生可能走上弯路、歧路甚至不归路,导致事倍功半。
《刻意练习》中提出的及时反馈、保持专注、跳出舒适圈、不断改正提升等原则其实就是强调了优秀导师的作用。当然,游戏化思维下可以通过运用软件设计相应的机制取代导师的一部分作用。

科学的方法
尽管不同人的知识背景、理解能力、所处环境不同,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但是相同 的是都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
接受到的信息用思维进行加工后才能形成思维组块,不同的加工方式效率和效果都不同。因此只有使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形成最优化的思维组块。
那么什么才是科学的方法?
《好好学习》中提出了临界知识的概念,强调了应该掌握重要的底层规律,运用黄金圈思维,从而有效的分析理解问题的核心。
查理芒格就是通过掌握大量临界知识,进而能将许多跨学科的知识融汇贯通,并灵活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取得巨大的成绩。

持续大量的练习
将思维组块固化为下意识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普通人变成天才的过程,需要大量持续的练习。
持续大量的练习,既不是强调题海战术,也不是简单重复的练习,而要跳出舒适区,不断挑战自己不会的那些领域。
人们常说的10000小时天才定律,就是描述的这个过程。但是当我们理解的思维组块理论后,就会明白:

  1. 10000小时 只是持续大量练习的一个具体值,并不具体普遍意义。《刻意练习》中列举了某些技能不需要10000小时,另一些技能则需要超过10000小时。
  2. 10000小时 只是三个关键要素中之一。如果缺乏了前面两个条件,那么10000小时也没有用。
    也就是说,勤奋和坚持只是掌握技能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总结

思维组块,也就是《刻意练习》中的心理表征,是刻意练习所要达到的目的。只有明白了这一目的,才能真正开始从新手走向大师的道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才真的存在吗? 1763年,7岁的莫扎特开始了他的环欧洲演出,成为一代传奇人物。莫扎特年纪很小时就能准确辨识任何...
    丹菡阅读 9,104评论 4 106
  • 你有梦想,有目标,有计划,但是苦于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用来完成制定的计划。那么接下来这本书将给你指明方向。 《刻...
    春天的蜜蜂阅读 6,188评论 18 194
  • 缘起 2016-12-31在豆瓣上标记为想读。 预约的书今天(2017-05-22)终于到了,收到邮件后就让人顺便...
    im天行阅读 1,821评论 0 2
  • 文/笔迹 《人民的名义》热播完结了,我虽然没有看过却被安利了不少剧情。最有感触的还是听到上级领导对待下属的片段,这...
    笔迹故事阅读 263评论 0 2
  • 像我这样的人总是满身是伤 不像外人那么张扬 没有别人的嚣张 习惯了废弃的旧车站旁 无可救药 像我这样的人 从来不会...
    导演张升志阅读 1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