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水浒》——传统社会是一个圈

其实,我读不懂水浒,也不愿意读水浒,遑论看各种版本的水浒电视剧。

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故事,一群人走投无路,凑在一起,喊了一声“反他娘的”,于是揭竿而起了。

但看了十年砍柴的《闲说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才有点明白不能把《水浒传》当成一个故事来看。

《水浒传》是一扇窗户,一扇普通人窥探祖辈过去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你能够明白,过了几百年上千年,我们名义上走了那么远,实质上还是没绕开那个轮回的圈圈。

《水浒传》是一个长篇画卷,从一个角落开始展开,把传统里的风土人情揭示出来。施耐庵是明朝的,即使是整理民间传说,也应当是以明朝的社会生态为基础的。而梁山的故事是宋朝的,几百年前的东西一段段传下来,到了他那里,仍然是在那个当下活灵活现的。

《闲看水浒》是一把把剜筋剔骨的小刀,把水浒的人物、故事、设定、背景,一块块解构开来,段段的摆上台面。它撩开故事下身的那个肚兜兜,顺着几根毛捋下去,把顺出来的东西放在你眼前。在几百年之前的那个施耐庵脑筋里上下其手,拆穿了人家的许多小心思。

其实,中国的社会是一个“群落化”生存的社会,这些群落可以是家族、帮派、党派。群落维系的基础归根揭底是“血缘”,或者是一种“类血缘”。

水浒中这些好汉们互相以兄弟相称,就是希望结成一种类似于血缘的关系。但是,如同真实的血缘关系一样,这种“兄弟关系”也有着亲疏远近之别,因此,108个好汉,其实天然的就会再分成几个“分群落”,按山头来分的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少华山。

这种群落一旦形成,就会渐渐形成自己的内部的一套只有彼此间能够明白的可意会却不能言传的“潜规则”。这套潜规则维护着群落的稳定,是群落内部个体处理相互关系的准绳,也是群落内部进行利益分配的标准。

“潜规则”经过固化,传承,继承,就会形成风俗习惯,甚至法律性的规范,被同一群落的人强制性遵守。它会被群落内部的成员认为是天然的,不容置疑的,必须遵守的规则。

在拥有“潜规则”的群落里长期生活,个体很容易把本质上的“血缘”关系简化为规则,这种个体的单一简化过程,反而使导致则复杂化。就是在一个个体认为自己和一个或一伙人的交往规则不适用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伙人。这其实是群落内部进一步再分化的动力。

另一方面,个体很容易模糊群落的边界。既然自己所遵守的规则是“毫无疑问”,那么想当然的就会认为自己所认同的东西一定能够获得所有人的认同。群落间的误解从形成的实质上来说,就是这种思维惯性的结果。

“潜规则”,可以说是血缘型社会的必然。血缘这种十分稳固的关系使得规则不必拿上台面,同时又会被相互遵守。

《水浒传》其实是施耐庵,或者说中国社会在那个阶段里群落“潜规则”的形象化,善恶,是非,廉耻,亲疏,等等。

在我看来《闲看水浒》是找到了那个时候的一部分“潜规则”,然后告诉大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等 开始 你知道 玉琢绝殇 卵石凌厉 琥珀亡灵 琉璃丧魂 汲汲甘泉 成渊化灰 我在等 结局 等 等 如今 再添盏 ...
    绿岸阅读 241评论 0 3
  • 万物已迁更, 清夏陶陶草木青。 欲步贾生哀作赋。 声声 ,浩浩湘江水郁鸣。 伤逝悼悲情 , 艾粽蒲香忆屈平。 鸡雉...
    香蔡樱子阅读 353评论 0 2
  • 标题很长哈哈,简单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最近又看了一遍网球王子,忽然间注意到了远山金太郎。可能是之前只觉得远山是个小...
    江户川新一阅读 2,750评论 0 1
  • http://www.cocoachina.com/ios/20150521/11889.html iOS证书说...
    码农一大枚阅读 33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