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雄读《论语》之:孔子的志向(1)

    周游列国的孔子,为了什么?

    如果是为了富贵,齐景公已许诺给孔子“(鲁国)季、孟之间”的高待遇,可孔子还是不满意,第二天就匆匆离开齐国。

    如果是为了名声,卫国自上而下对孔子非常敬重,卫灵公只不过问了一些军旅之事,孔子却觉得卫灵公并非敬重自己的主张,于是离开了卫国。

    如果是为了教育,在鲁国,孔子就已经弟子众多,不必离开父母之邦,去忍受颠沛流离之苦。

    如果是为了修养自身,众多隐士前来劝诫、点化,孔子都没有听从,仍然“知其不可而为之”。

    ……

    从周游的形式来看,孔子要得到的,不是虚名,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拥有实权的官职,从而可以施展其安邦定国的主张,建立一个复兴周礼的国度,而不是如在鲁国一样,处处受制于人。

    但,这还不是孔子的志向。五十一岁时,孔子走上仕途,先后任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代冢宰,直到五十五岁受到排挤离开鲁国。这段时间,孔子感受到了上天的召唤,感受到了自己承担的更大的使命,既然“道”在鲁国行不通,那就到其他诸侯国那里试试,这就是孔子曾说的“五十而知天命”,从而开启十四年周游列国的艰辛之路。

    孔子所知的“天命”究竟是什么,无从得知。即使在《论语》中,孔子谈到自己的理想、志向时,也是轻描淡写,不痛不痒。

    颜回、子路在旁侍奉孔子,孔子看着他俩,一个好学向善,一个好武不屈,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就问他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呢?”

    子路想也没想,说道:“希望拿出我的车马轻裘,和朋友们一起拥有,即使用坏、穿坏我也不会觉得遗憾。”子路很讲朋友义气,可颜回却内敛许多。

    颜回说道:“希望自己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一文一武,子路想看看孔子偏向哪一个,于是问孔子:“希望能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顿,让朋友之间相互信任,让年轻的弟子得到关怀。”

    孔子的这志向,往小是修身,往大是治国,模棱两可,并不明确。

    (向雄读《论语》之八十六)

��^�9�����=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孔子之时,能了解孔子的人并不多,而当时鲁国季氏的权臣、叛臣阳货却是其中之一。 当时季氏把持鲁国国政,而阳货却掌...
    刘向雄_阅读 4,090评论 0 4
  • 家世渊源 孔子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与颜姓家的女儿野合...
    chenge微博谈阅读 6,804评论 0 16
  • 前日读书从下午3点开始一直到凌晨1点30,10个小时读完鲍鹏山著《孔子传》,中间穿插翻阅《论语》,《孟...
    昱铮阅读 5,646评论 0 7
  • 如果是不太好听的真话,和好听的假话,你喜欢哪一个?当然了,大家都不喜欢,可是非要选一个,大部分人都喜欢后者。因为后...
    笑靥tautus阅读 1,423评论 0 0
  • 雨下了一场又一场 秋风凉了一地的落叶 游子身上衣又添一件 路过你家门前 那熟了的稻子 笑弯了腰 丰收的日子里 有你...
    豆芽小妹阅读 2,635评论 6 8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