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说管仲。
管仲是春秋初期的人。
我们还得从年代表捋一下。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夏商周这块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整体的感觉就是——世界上不是神仙就是妖怪。
周朝从武王开始,经历了十二个朝代,到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灭国,这一段属于西周。
幽王的儿子周平王迁都洛阳,这之后的周朝属于东周。
东周其实就是春秋和战国。
这时的周王室逐渐衰落,下面各个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
春秋和战国总结起来,就一个字“乱”!
光说这些国名,就让我们抓狂,鲁国、齐国、楚国、卫国、宋国……
这还不是最乱的,最乱的是关系:谁家的主公是谁家的外甥,谁家的哥哥喜欢上了亲妹妹,谁家的臣子一言不合就把主公给剁了……
如果说后来的魏晋是人类文明的出走,春秋就是人类文明的失踪。
但乱世有一个好处,出英雄!
于是,我们的主角就粉墨登场了。
01 落魄的天选之人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人。
说管仲之前,还得先说说齐国。
当年武王伐纣后,周天子将土地封给无数个亲戚和功臣,建立了各自的小部落。
这个动作简称“封建”。
齐国的老祖宗是谁呢?那可厉害了,姜子牙!
到周平王的时候,齐国也经历了十几个国君,此时的君主叫齐僖公。
齐僖公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诛儿,二儿子叫纠,三儿子叫小白。
老三姜小白就是我们今天的男二号,齐桓公。
管仲的祖先原是名门望族,但是后来家道中落,到管仲这就穷困潦倒了。
但是,穷不影响聪明。
管仲从小就聪颖过人,过目不忘,加之勤奋好学,到十五岁时,就已经满腹经纶。
聪明就已经让人羡慕了,还有更让人羡慕的。
他应该是遇见了神仙。
有一天,他去后山砍柴,遇到大雨,在附近茅屋避雨时,遇到一个老人。
老人和他谈了一会,就主动说要收他做徒弟,将毕生所学倾囊而授。
管仲那肯定高兴,于是就和这位老者在深山幽谷里开始学习。
三年时间,从兵法到骑射,从治国到平天下,管仲在老师的教导下,已经成为一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济世之才。
有一天他再去的时候,老人不见了,茅草屋也没了,这位老人就像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管仲后来的一系列治国之方,都是两千年来人们没有认识到的超前思维,他的理念就算是放到现在也是具有绝对的指导意见。
神童遇到神仙,人生是不是就此起飞?
完全不是!
他带着满腹的经纶,不是生意失败,就是助人失策,要不就是临阵脱逃。
看来这段时间,神仙是收了他的神通了。
他人生不顺,穷困落魄,几乎没啥人爱搭理他,只有一个人对他不离不弃。
这个人叫鲍叔牙。
鲍叔牙也是齐国的官二代,他与管仲不同的是,他有钱。
虽然两个官二代一穷一富,但不妨碍他们成为好朋友。
兄弟俩一起做生意。鲍叔牙有钱,出的本金多,赚钱的时候,管仲却拿大头。别人就替鲍叔牙不公。鲍叔牙说,管仲不是贪心,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照顾。
两个人按律去服兵役,管仲每次上战场,进攻的时候躲在后面,撤退的时候跑得最快,别人都瞧不起他,只有鲍叔牙说,他不是贪生怕死,他是怕自己死了,老妈没人养。
管仲做生意把自己搞失败,给人当参谋,把别人搞失败。
别人都嘲笑他,只有鲍叔牙说,不是他不行,是那会儿机遇和环境不行。
真正的朋友,就是这样无条件地信任和支持。
俩人一直特别好,直到遇见了一件事,友谊的小船,差点翻了。
02 各为其主
什么事呢?
哥俩生意也不好做,就去街边齐国的招贤馆里试试运气,结果这一去了不得,一下子就被齐僖公相中了,让管仲和鲍叔牙做他两儿子的老师。
随机分配,管仲分给了公子纠,鲍叔牙分给了公子小白。
发生了一件事,不仅小船翻了,大船也翻了。
他俩大哥出事了。
他们的大哥,叫诛儿,接替老爸当皇帝,就是齐襄公。
齐襄公干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
他和自己的亲妹妹好上了不说,还在妹夫带着妹妹回来探亲的时候,把妹夫给宰了。因为妹夫看见了不该看见的事情。
关键这个妹夫还是鲁国的国君,鲁桓公。
管仲和鲍叔牙一看,齐国这肯定要乱啊!他俩就分别带着自己的徒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各奔西东。
果然,不久之后,齐襄公因为吃瓜违约被部下给杀了。
老二和老三闻讯,开始了百米赛跑,谁先到,谁当皇帝。
从路程来看,小白离都城临淄比较近,公子纠比较远。
管仲一看,这不行啊,就快马加鞭地去追赶小白,并欲除之。
鲍叔牙肯定不能让他杀,俩人你一言我一语,谈崩了。
管仲假意离开,冷不防回首一箭,正中小白心口,小白口吐鲜血,跌落马下。
我们知道管仲在仙人的教导下,武艺高超,尤其是射箭,百步穿杨。
他知道,小白必死无疑。
可是,可是,天意难违啊!
这一箭不偏不倚地射在了小白的带钩上,姜小白这只小狐狸,将计就计,咬破舌头,顺势跌落马下。
管仲这辈子要么就被一个人耍过。
公子纠一看比赛对手没了,不着急了。等慢慢悠悠地回到齐国的时候,发现小白已经举行完登基大典,变成齐桓公了。
可以想象公子纠和管仲的心情。
Who? When? Why?
后来的故事,简短解说。
公子纠又被迫回到鲁国——他外甥鲁庄公那里,鲁庄公迫于齐国的压力,毒死了公子纠。
管仲呢?鲁国当然知道管仲的厉害,要么为自己所用,要么杀之。
鲍叔牙千里去救管仲,和鲁庄公说,齐桓公要回管仲就是为了报那一箭之仇,就这样连蒙带唬地可算把管仲救回来了。
回来后,姜小白高兴坏了,带回来的好,我要亲手杀他,报仇!
03 高坛拜相
齐桓公把管仲恨得咬牙切齿地,怎么后来就让他当了齐国的宰相了呢?
这要归功于鲍叔牙的头发。
鲍叔牙求情不得,一夜白头。
这头发一白,小白还是心疼老师的。杀了管仲,老师这里确实不好交代。
鲍叔牙去看望管仲,管仲看到兄长这一头白发,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决定把自己治国的策略写下来,留给鲍叔牙,辅助齐桓公振兴齐国。
正是这几卷竹简,彻底让小白改变了心意。
鲍叔牙把管仲的策划案呈现给齐桓公。
齐桓公一看,哎呀,这可不得了啊,得知是管仲所做,心里也是暗暗佩服,终于决定去会会管仲。
这一会,便会出了姜小白的“春秋霸主”。
看看管仲都说啥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这些千古名言都是出自管相国之口。
齐桓公听着这些从来没听过的奇葩言论,真是惊掉下巴。
小白心想,自古以来皇帝就是天,他居然说老百姓是天,这话他也敢说?可是想想也是,夏商的灭亡又都是因为失去了人心。难怪老师极力推荐他,果然不同凡响。
这次谈话之后,齐桓公算是接受了管仲,但是,接受是接受,还没信任。
真正的信任是和鲁国的长勺之战大败之后。
管仲的策划案让齐桓公一下子自信心爆棚,正好这时被骗的鲁国反过劲儿来了,扬言要攻打齐国。齐桓公一看,正好,称霸就从鲁国开始吧!
看着齐桓公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包括鲍叔牙在内的大臣们都不敢阻止。
只有管仲站出来说,主公使不得啊。齐国连年内乱,民不聊生,内政不稳,这时候不适合对外再动干戈!
齐桓公来气了,我说不想称霸,你非让我称霸,我现在想称霸了,你又阻止我,管仲,你几个意思!我就去,我就去。
小白这次也是倒霉,和鲁国交战,正好碰到了鲁国刚启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历史明星曹刿。
一仗下来,齐军惨败。
鲍叔牙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找管仲。
“这次大败,主君肯定后悔没听你的劝告,这回该信任你了。”
管仲说,大哥,主公性情极傲,此次若打了胜仗,我必无恙,若战败,必羞于见我,我命难保啊!
果然,齐桓公一回来,先把自己关起来了几天,然后又把管仲也关起来了。
鲍叔牙和大臣们都吓坏了。
然后呢,然后姜小白把管仲给杀了。
NO,NO,NO,如果这样,故事就over了。
他三熏三沐之后,把管仲拉到高坛之上,当着文武百官,要拜管仲为宰相!
从杀头到宰相,这一般人不是得乐坏了。
可是,管仲就不是一般人,“主公,让我当相国可以,但是有条件。”
啥?还有条件?
管仲:我出身低,出身低的人就管不住出身高的人。
小白:寡人赐你为上卿。
管仲:我穷,穷人不能指使富人。
小白:寡人给你钱,让你成齐国首富。
管仲:我没有后台和靠山。
小白:……这个,我认你做干爹!
这回管仲乐了。
春秋第一厚脸皮非他莫属。
男一号和男二号的磨合至此结束,下面便开始了这一对君臣的相濡以沫的称霸之路。
04 清奇的脑回路
说是称霸,其实,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算下来,几乎没怎么打仗。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战争的最高境界。
管仲是怎么做到的呢!
两字,搞钱!
管仲说,称霸诸侯要先有钱。
齐桓公:好,那我去收房产税。
管仲:你这是让老百姓拆房子!
齐桓公:那我收林业税。
管仲:你让老百姓砍伐森林!
齐桓公:那我收牲畜税。
管仲:你这是让人杀死幼崽。
齐桓公:那我收人口税。
管仲:那你这是让人抑制情欲。
齐桓公被干蒙了,仲父,这该如何是好?
主公,咱们可以开一个国营专卖店!
What?
主公你看,人离不开食盐和铁器。以前的盐铁生产私营,谁都可以卖,生产者赚不了多少钱,钱都被经营的商贾赚去了。咱们现在如果把经营权牢牢抓住,那么原来进富商腰包里的钱不就进入国库了吗?而且我们让利给生产者,利润他们分七成,国家分三成,皆大欢喜。我给你算账啊,一个人一月吃五升半盐……最后国家一年盈六千万钱。
齐桓公听得惊呆了,以前就知道收老百姓的钱,然后去抢地皮,原来还可以这么搞?
像这样脑洞大开的主意,管仲真是没少出。
把共有土地分给个人耕种,每年上交的钱一定,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把相同工作岗位的人聚集到一起居住,便于同行业的交流和沟通。
搞发明创造,用牛拉铁犁代替人拉木犁,帮老百姓改进生产工具。
除了国内市场,他还积极开发国外市场。
那条件开的,我都想穿越回齐国,去做买卖了。
空车来齐国的,免收赋税,四匹马来齐国的,供吃喝。十二匹马来的,供人马吃喝。二十匹马来的,除了吃喝,还提供五个服务人员。
为了方便国际贸易,还统一了度量衡。
用纯铜做了一个刀型的货币,简称“齐刀”。
管仲的所有主意都有一个宗旨,让人获利。
看看,两千年前的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用行动诠释什么叫“双赢”。
国内效率提高了,国际贸易打开了。齐国开挂了。
但是,好了富了,肯定有人眼红,捣乱惹事的就出来了。
怎么对付他们呢?打仗?不不不,打打杀杀太低级了。
天选之人必须有天选之人的样子。
周边有两个小国——莒国和莱国,总想搞事情。
两国有一种特产叫紫草,是一种颜料。管仲就暗中派人用“齐刀”高价收购紫草。
莒、莱两国的老百姓一看,几根稻草居然可以换到真金白银,那是高兴坏了,纷纷放弃种植粮食,改种紫草。
两国君主更是开心,一看,这要是有钱了,吞并齐国指日可待。
等粮食的种植期一过,管仲让人纷纷撤回“齐刀”。
就这一个计策,就让那两个小国粮食产量骤减,粮价飞上天。
齐国的便宜粮食早就准备好了,那两个小国的老百姓纷纷投靠齐国。
管仲没动一兵一卒,就这样降伏了两国。
降服鲁国的过程和这个差不多,管仲为了剧情更加逼真,连齐桓公都当了他的演员。
他让齐桓公穿上鲁国特制的丝织品,上行下效,文武百官和老百姓都跟着穿,这个丝织品的价格一下子就高了。
管仲故伎重施,让人高价收购鲁国的丝织品,后面的剧情基本就都一样了。
鲁国最后也是没有粮食了,老百姓纷纷投奔齐国,管仲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大片荒地让他们开垦,就这样,不仅打败了鲁国,还增加了齐国国力。
我其实就是想问,那两个小国都因为不种粮食输过了,为啥鲁庄公还轻车熟路地这么配合?
管仲就这么一通灵异的操作,让齐国不仅国力强盛,威望也越来越高。
05 尊王攘夷
按照以往的套路,一方诸侯威望高了,就该挟天子以令了。
这就是我最佩服管仲的地方,完全没有!
他让齐国称霸诸侯,从来没想强权压制天子和诸侯,而是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生。
齐国强大之后,基本就充当了一个“国际警察”的身份。
国内,平息那些不服天子,想篡位捣蛋的,国外,防着外邦虎狼的虎视眈眈。
周朝的外围一共有三匹狼。南北西各一匹,东边是大海。
最先出动的是北方的“北戎”。
先看看春秋时期的版图。
齐国基本上在现在山东省的西北,周朝最北边的国度是燕国,在现在的北京一带。
北戎就是地图上的山戎,后来吞并令支和孤竹,位于现在辽宁一带。
北戎入侵燕国,妄图切断齐国和燕国的通道。
燕国不敌,向齐国请求救援。
齐国发扬了“国际警察”的人道主义精神,组织了一支精锐的部队,浩荡北上去救援燕国。
这支部队的配置可谓强大,齐桓公御驾亲征,管仲为大元帅,鲍叔牙、隰朋等都在其列。
这大概是齐国争霸以来最正规的一次战争。
原来鲁国也说参加,结果后来变卦了,看路途太远,又传说戎人凶狠野蛮,硬是赖着不去了。猪队友真是没办法。
感觉有管仲在,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但是,实际上,他们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山戎又都在山里,有天险为屏。好在管仲神机妙算,有如天助,总能化险为夷。
最危险的一次是,他们被引入到一个诡异的“旱海迷谷”。
有多诡异呢?里面白骨如山,鬼哭狼嚎,风沙漫天,天昏地暗。
总之就是一个恐怖片的拍摄现场。
齐军入内之后,便彻底迷路了。
小白这下真着急了。
管仲说,主公莫急,我听说马有一种天然灵性,对走过的路不会忘记,军中有缴获的此地的老马,以马带路,定能走出迷谷。
这就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故事。
果然如管仲所说,他们跟着老马,走出了迷谷。
把山戎打走后,山戎的五百里国土,齐桓公通通给了燕国。
燕庄公那肯定感激啊,帮着打敌人,还送土地,这一感激,十八里相送就送过头了。
送到了齐国的境内。
那又如何?那可不行,因为只有天子可以享受诸侯送出国境。
这样一来,齐国不就有僭越的嫌疑。
小白就是聪明,一挥手,以燕侯脚下为界,多送出的五十里土地归燕国所有。
看看这气魄!
霸主就是霸主,这就是霸主该有的样子。
06 天意为何?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可是,这位霸主的晚年却非常惨。
公元前多少年,85岁的管仲病重,他知道自己时日无长,身后的很多事,必须对齐桓公交代清楚。
包括未来谁来担任相国,如何保护未来储君,如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等。
齐桓公都一一照办,只有一件事他没听劝告。
而正是这一件事,让齐国称霸天下的局面仅仅成为历史上的昙花一现。
这件事要从齐桓公旁边的三个佞臣,狠毒三兄弟说起。
齐桓公有三个嗜好,好吃,好色,好玩。
于是,宫内就有了三个奸臣投其所好:管吃的叫易牙、管色的竖刁,管玩的叫开方。
管仲临终之时,毫不避讳,直接对齐桓公说,这三个人,主公一定要驱逐出宫。
齐桓公说,这仨人对我多好啊!
这三个人,到底干啥了?说出来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易牙管吃的,为了讨好齐桓公,居然把自己年幼的儿子杀了,给齐桓公做了水煮肉片。
竖刁为了能做后宫大总管,把自己给阉了,开创了太监的先河。
开方呢,他老爸死了,他都不回卫国去吊丧。
管仲说,这三个人,对自己和自己的亲人都如此狠辣,你想想,将来如何对您?我在时,他们虽然奸邪,但是我能钳制住他们,臣不在,恐怕他们要兴风作浪了。
齐桓公觉得管仲说得有道理,就将狠毒三兄弟驱逐出宫了。
但是,齐桓公之后在欲望的驱使下,不能忍受没有他们三个阿谀奉承的日子,又把他们召了回来。
欲望是魔鬼啊!
鲍叔牙苦口婆心相劝,齐桓公就是不听,鲍叔牙被气死了。
结果,管仲去世后两年不到,三个奸臣便趁齐桓公病重,驱逐了所有侍卫,在他寝宫外筑起九尺高墙,不让人送吃的,活活把他饿死了。
后来,三个奸臣起了内讧,分别拥戴的两个皇子打起来了,俩儿子谁也没空管他老爸,可怜的齐桓公,六十七天没有入殓,九个月没有安葬。
一代霸主,如此下场,令人唏嘘。
管仲这一生,可谓极尽地发挥了自己的光芒。政治家、改革家、经济学家、发明家。他和齐桓公相互成全,没有小白的信任和支持,管仲也不能将他的才华造福百姓。
可是,看到故事的结尾,一代霸主尸身成泥,春秋霸业昙花一现。
上天选了他,到底是何意图?
他绝不仅仅为霸业而生。
直到看到孔子说的一段话,我似乎懂了。
子路还问孔子,管仲都没和他的主子公子纠一起死,他能算个好人吗?
孔子说,要是没有管仲,我们现在可能是披头散发的野人。
是啊,也许管仲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中华的血脉和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
在那个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第一次大动荡中,管仲可以从大局出发,勇于担当,执掌航向,主宰沉浮。这也许才是天选之人的天意。
没了管仲的春秋,似乎又乱了起来,后面的四个霸主又开始抢地皮了。
老天爷一看不禁唉声叹气,还得继续选啊!
看来只有人们从心里认识到礼义廉耻,才能真正改变这个社会。
于是,我们故事的下一个主人公就出场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