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原谅,也没关系》(2)——情绪闪回(2025-08-26)

第3期晨读的第2次共读,今天读的内容是中文版序、前言及第一部分 疗愈概述第一 章CPTS疗愈之旅前半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写本书的缘由及CPTSD主的症状,主要讲了情绪闪回、毒性羞耻感和自杀意念。

CPTSD是一系列习得的反应

作者是基于自身经历来写这本书的:他自己就是一名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为CPTSD)幸存者。

CPTSD是一系列习得的反应,它意味着幸存者未能完成人生中许多重要的发展任务。这表示CPTSD是受外部环境影响而产生的,不是基因导致的。换句话说,不同于其他大多数容易与之混淆的病症,它既不是先天的,也非性格所致。它是幸存者在后天习得的,并没有被刻在幸存者的基因里。

这是个特别好的消息,因为后天习得的东西既可以被抛弃,也可以通过努力得来。父母没能给予你的东西,现在可以由你自己获得或由其他人来提供。

CPTSD的疗愈过程通常包括自助疗愈和关系型疗愈。关系型疗愈可以来自书籍作者、朋友、伴侣、老师、治疗师、咨询小组,或以上这些人群的任意组合。

CPTSD的主要症状

CPTSD是一种更为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它与后者这种较著名的创伤综合征的区别,在于CPTSD最常见、最棘手的五个主要症状:情绪闪回(EmotionalFlashbacks)、毒性羞耻感(Toxic Shame)、自我遗弃(Self-abandonment)、恶性内在批判(Vicious Inner Critic,或称内在批判者)和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

情绪闪回:CPTSD最典型的症状

情绪闪回可能是CPTSD最明显、最典型的症状。遭受创伤性遗弃的幸存者极易发生痛苦的情绪闪回。情绪闪回与PTSD的闪回不同,通常不会涉及视觉重现(VisualComponent)。情绪闪回是一种突然发生且通常持续时间较长的退行(Regression),幸存者会退行至童年遭受虐待或遗弃时所产生的强烈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可能包括强烈的恐惧、羞耻、疏离、愤怒、悲伤和抑郁,甚至出现不必要的战或逃(Fight or Flight)反应。

作者的情绪闪回经历:

当时,我正和我的第一任伴侣在一起生活。那天,她因为某件我已经记不清的事突然对我怒吼,我们感情的蜜月期在那一刻戛然而止。我记忆中最清晰的就是那种怒吼带给我的感受:它就像一阵猛烈的热风,我感觉自己快要被它刮走了;我内心的火光也仿佛要被熄灭,如同快被吹熄的烛火。

后来,当我第一次听说灵光(Aura)这个概念的时候,我闪回到了当时的情境,感觉自己的灵光被彻底夺走了。在情绪闪回发作的时刻,我感到自己完全迷失了方向,无法说话和做出回应,甚至无法思考。我非常害怕,浑身颤抖,觉得自己特别渺小。不知怎么地,最后我踉跄地走到门口,离开了那房子,情绪才慢慢平复了下来。

如前文所说,我花了十年的时间才意识到,这种令我困惑不安的现象其实是一种情绪闪回。又过了几年,我逐渐明白了这种退行的本质其实是我童年情绪的闪回——我的母亲曾无数次凶神恶煞地对我发泄怒火,使我陷入惊恐、羞耻、解离与无助中。

情绪闪回会激发强烈的战或逃反应,这种反应是人类的本能,也会使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占据整个神经系统的一半,负责控制神经的反应和激活。比如,当恐惧是闪回中的主导情绪时,人会感到极度焦虑、恐慌,甚至出现自杀倾向;而当绝望是主导情绪时,则会引发深度麻木、麻痹,使人迫切地想要逃避。

在情绪闪回中,常见的体验还包括:感到渺小、年幼、脆弱、无力和无助。这些症状通常还会叠加,从而使人感到屈辱,并且让人产生具有精神毁灭性的毒性羞耻感。

毒性羞耻感:情绪闪回的表象

毒性羞耻感会让CPTSD幸存者觉得自己惹人厌、丑陋、愚蠢或有致命缺陷,这种强烈的感受会摧毁幸存者的自尊,触发情绪闪回,使幸存者重新体验被父母蔑视、打击、忽视和拒绝的感受。

案例:我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时,曾遇到一位名叫戴维的来访者,他是一位帅气聪明的职业演员。有一次,戴维在试镜失败之后前来面谈。他情绪激动,大喊道:“虽然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别人,但我知道自己真的特别丑。像我这么其貌不扬的人居然还想当演员,真是太蠢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听到这话时内心的震惊和难以置信:这么帅的人居然会觉得自己丑!但在进一步的探究中,我理解了他的心理。戴维在童年经历了各种虐待和忽视。他是一个大家庭里最不受欢迎的老幺。他酗酒的父亲一直不停地攻击他,用厌恶的眼光盯着他。更糟的是,其他的家庭成员也都效仿他的父亲,经常对他表示深深的蔑视,以此来羞辱他。他的哥哥最喜欢一边做呕吐状的鬼脸一边嘲笑他:“我一见到你就想吐。”

毒性羞耻感能够在顷刻间摧毁人的自尊。家人过去对你造成的创伤可能会让你在当下的情绪闪回中立刻退行至一种“自己没有价值、必被鄙夷”的感受和想法中。当你困于其中,毒性羞耻感就会发展为极度痛苦的自我疏离,让你陷入混杂的被遗弃感(Abandonment Mélange)中——仿佛身处被全世界抛弃的绝望的深渊。

“混杂的被遗弃感”是一种混杂着恐惧、焦虑和毒性羞耻感的痛苦感受,这种感受还会与遗弃抑郁(Abandonment Depression)相互作用。遗弃抑郁充满着犹如走入死巷的无助感和无望感,这种感觉深深折磨着遭受创伤的孩子。

毒性羞耻感还会阻碍我们寻求他人的慰藉和支持。当童年被遗弃的经历在闪回中重现时,我们常常会孤立自己,无助地向强烈的羞辱感投降。

如果你深陷于自己毫无价值、有缺陷或自卑的感受中而无法自拔,或是迷失在自我厌恶和恶性的自我批判中,那么你可能正处于一次情绪闪回中。

自杀意念

自杀意念(Suicidal Ideation)是CPTSD的一种常见症状,经常出现在剧烈而长时间的闪回期间。自杀意念是一种求死的抑郁思维或幻想,它可以在主动自杀意念和被动自杀意念之间转化。主动自杀意念会让人主动采取结束生命的行动,而被动自杀意念则不同,它会因患者没有主动的自杀意图而逐渐停止。

在我认识的CPTSD幸存者表现出的症状中,被动自杀意念远比主动自杀意念更常见。从希望自己死去,到幻想结束生命的方式,这些都属于被动自杀意念。深陷其中时,幸存者甚至会祈祷自己从此生此世中解脱出来,或幻想自己被某种灾难夺去生命。他们甚至可能会产生冲到行驶的车前或从高楼跳下的想法或强迫观念,但并不会真的付诸实践。

如果幸存者没有强烈主动的自杀意图,这种幻想通常会停止。而主动自杀意念则不同,它会让人主动采取结束生命的行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