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空仁先生原创回答: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最重要的能力和品质是什么?
洞悉机遇的能力,脚踏实地的品质。更应该先有其品质,再有此能力。在此期间,应该已经接受了非常多的信息,说职场是怎样的!无论这个阶段你对职场是充满了向往还是举足掂轻重。
当你一只脚踏入职场的时候你就应做好一切思想准备。而这些思想准备应该笼统的称之为品质。
一、让自己安份下来
是不是觉得将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对未来满是期待。千万不要大意,这将是挫折的开始。
第一份挫折一般称之为找工作,在学校的时候一般都会组织一些校招。有些学校还会开展应对招聘的专场培训,学生会忽然的学到很多以前没听过的技巧。这会下意识的形成一种错觉。工作哪有那么难找。
等学校的助力、实习结束,自己开始真正找工作时,又发现那些培训里面的技巧似乎用不上。面试的时候虽有自我介绍这种老生常谈的东西,但大多数时候 HR 还是不按套路出牌。
新入职场你会以为邀请面式的企业就如剧中翻出的那样,装修现代、大气磅礴。你脑中形成的关键词大概是,“美女同事、甲级写字楼、下午茶、聚会”。然后现实的违和感却很有可能让你不以为这是现实。就算是甲级写字楼,也不过二三百个平方的公司。
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其实本来就这样。所以只有时间才会真正的把你拉回职场的本质。而你接下来要面对的所有事情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你以为的 到 现实的 再到 你接受的。
二、为改变世界做好准备
你做好改变世界的准备了吗?是不是觉得,无论什么样的公司,只要有了你,在接下来的几年这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需要时间向你证明,这个想法是多么的不靠谱。不知道说这样的话会不会影响到你。
但无论走过多长的路,都会觉得相信本身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品质。大多数人都会从相信慢慢的变得不相信,却都很羡慕那些一直信的人,甚至是妒忌。
所有职场中无非就两种人,一种是信着信着就不信了。一种是信了那么久还在信。
如果你将要选择不凡的人生,那一定要做后一种人。不想告诉你这有多难,只能说如果能做到是一件非常感动的事情。而大多数人都是在这种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中持续不断的做着第一种人。
我曾经和朋友讨论过一个问题,人要到什么时候才算得上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后来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几乎找到了打开所有类似问题的钥匙。比如说:什么样的人才算一个好人?什么样的子女才算孝顺?
最后的结论是,当你意识到自己的知识面还很狭隘的时候,你才算慢慢的靠近了渊博,或真正的走向了渊博。当你意识到自己还不够好的时候,你才算真正步入了好人的行列。
那些自以为满身才华的,大多数是草包。那些自以为舍己为人的,大多数自私自利。
而这把钥匙就是:在品德的修炼上,你自信的结果往往和现实相反。当你意识到你改变不了世界的时候,也许世界即将因你而改变。所以,明白自己改变不了,是不改变本身做的最好准备。也许听起来有点绕,但这就是我理解的脚踏实地。
三、发现机会的能力
什么是机会,机会就是别人的跟斗云,它可以助你一跃而起。
记住,是别人的跟斗云。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一跃而起的高度,我不是你指定的高度。初入职场千万为要为自己设定一个固定位置的高度,这很蠢。先站起来肯定比先在哪里站起来重要多了。至少要在而立之年过后再来考虑哪里的问题。
因为只有你先有了一个高度,你才能看到高处的风景。站在低处,哪怕你的梦想已经到达了大海的彼岸,现实也无济于事,因为你连游戏规则都搞不懂。这就是这个时代为什么会出现:那些苦苦经营了一辈子的行业,却被别人一夜之间跨行超越。
即然是跟斗云,它自然而然是飘在空中的。它不可能飘在你的面前让你触手可得。大多数时候那是别人的跟斗云,你想要搭上这班车,就必须跳起来够到它。
当然偶有掉下来的可能。但人们的看法是不一的,有人觉得它是机会,也有人觉得它就是个玩具,还有人觉得它不过是一坨狗屎,甚至埋怨它挡住了自己的去路。
面对初期抖音的态度,以上三种人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如今所有人的意识到它能带来的变现能力。现在你突然大悟觉得也或许能赶上末班车,而这种赶末班车的心态就造就了抖音自身的丰收季。
至于机会在哪里,我一个职场人就说不太全面了。推荐看一下罗胖的跨年演讲,每年都会对上年经济基本盘做一次剖析。去年中提到的“苟且红利”应该是我今年正在努力的一个方向。
四、能力的重要性
这里的能力主要指专业能力,我有一个大多数人不太认可的观点:能力在对结果的影响上根本不太管用。
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一个高度,一般都不是能力说了算。很简单,能力都是到了这个位置慢慢生成的。所以我从来不认为你还没到达这个位置就可能拥有相关能力的说法。
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应该理解为,在其位,再学谋其政。读书有用吗?我的理解是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高度和见识,放大一个人的心胸格局。所以读书非常重要,至于书本上的知识能够直接拿来用?那还是算了吧。
就好像我们常说的,有人试图靠读书做研究,就想学会骑自行车和游泳是一样的。
马云说,成功人士书房的书,大多是摆设。真正读的人很少。王健林开玩笑说他是无赖,可我却很认同他的说法,因为这说得很真实,毕竟王健林也不是靠读书起家的。我虽然喜欢阅读,但我从来不觉得读书会直接为我的结果带来影响。
大多数的能力都是在挫折中琢磨出来的。成长不能仅依靠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我从来没说过读书没用,我说的是关键在“用”。人之所以没用,是因为学了没用。
— End —
作者:空仁先生,一个喜欢分享职场干货的路人,一个喜欢说点职场实话的学者,一个有点小油腻的父亲,走过才明白什么是荆棘,错过才懂得什么是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