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虽殊同归于善

张三丰师祖曾说儒释道“三教无两家,统言皆太极,一片通,万片通,万法归宗,同归太极”。就是说这三家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但路径不同,属于殊途同归,最终都归于太极。

佛家“明心见性”是修空性,直接从心性上起步开始,心空了自性就显现了。但人在红尘中直接从心上下功夫修空性很难,因为心猿意马,人心不受头脑控制。娑婆世界,肉眼凡胎,直接修空性起点过高,除非慧根深厚,一般人很难真正悟道。这有点像小学生直接修大学功课,其难度可想而知。很多没修出来的就是知道却做不到,越修越困苦。单纯追求精神境界,无视肉身和物质的需求,导致身心不和谐。而且修空要从有中修,如果本来就没有,对物质金钱还有本能的匮乏感,很难靠头脑和意志做到真空生妙有。就像饿着肚子的人让他把热馒头放下,他很难心甘情愿的割舍。

道家“修心炼性”,是从炼气起步,利用阴阳动静理论,天人合一理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将身内气与天地之气相合,去除身内气息中的杂质,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去除心中小我,达到无我、虚无的境界,自性也就自然得以展现。道家把身体当成法器,首先修长生久世,功夫是靠时间累积打磨出来的。道家性命双修就像两条腿走路,哪个也不能落下。所以更加客观,只要肯用功肯坚持修炼就会有成效。

儒家讲的“从心养性”,是指行为举止跟随本心,在做事中体悟提高心性。这个是入世法,教人怎样做事,在做事中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层层递进,但这里更注重规范行为,做事中规制心性,这个心性相较于佛道两家的心性似乎层次低一些,更偏重于红尘之心。

我认为道家理论最系统客观,既不会流于世俗,又不会过于飘渺;同时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超凡脱俗。所以张三丰师祖说统归于太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凡参玄宗不难得手,难从性宗参入。如从此入,便得渊源。倘错行路径,如书空寻迹,披水觅路矣。 修玄之理,可以意会,不可...
    一个一个一个一阅读 630评论 0 0
  • 白玉蟾祖师说下手功夫——修道真言 宋·白叟玉蟾子辑 凡参玄宗不难得手,难从性宗参入。如从此入,便得渊源。倘错...
    趙散闲阅读 1,572评论 0 0
  • 宋·白叟玉蟾子辑 凡参玄宗不难得手,难从性宗参入。如从此入,便得渊源。倘错行路径,如书空寻迹,披水觅路矣。 修玄之...
    赵垣媛阅读 1,473评论 0 2
  • 有幸和李彦锋先生学禅茶,每有新感悟。笔拙本不想写,先生教导说每个人的体验是不同的,只有把自己切身感受写出来与同修分...
    kaffeefee阅读 3,867评论 0 6
  • 凡参玄宗不难得手,难从性宗参入。如从此入,便得渊源。倘错行路径,如书空寻迹,披水觅路矣。 修玄之理,可以意会,不...
    泊芝阅读 1,033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