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句话历来多有争议。主要来自于对夷狄和诸夏解释的争论。

古代人把边远地区文化道德落后的人称为蛮夷。诸夏,就是华夏,泛指文明程度高,礼乐兴盛的地方。

亡,这里解释为无,没有。

这个章句主要字面意思是:文明落后地区就算有了君王,和文明程度高,礼乐兴盛的地方相比,还是不如。

孔子的本意再说什么呢?在我看来,还是突出了礼乐这两个字。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下,与平民的生活行为息息相关。
一个人文程度高的地区,当地的礼乐文化,肯定不低。因为要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必须要用礼乐教化。好比现代人听音乐一样,开始喜欢热闹的,慢慢的就会喜欢哪些轻音乐,名曲,那样的音乐更能让人安静,谦和。反过来,文化程度低的地方,就算有了君王,他一家礼乐水平高,但不足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任务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纵观中国历史,历经多少战乱,多少次被异族侵略,但文化上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异族入主中原,最终还是融入了中华文明之中。
从孔子的年代到现代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足以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典型的例子,韩国自己创作文字,妄图摆脱汉文化圈,反而造成了文明中断的危害,还是得让教育部学习回来汉字。因为他们的历史,几乎都是汉文化的附属,历史记载都用汉字,礼乐文化也一直遵循汉文明。如果不学习汉字,长久下去,他们就很难研究自身的历史,就失去了文明的跟脚。

当今中国,文化自信不高。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其次受到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的冲击。只要中国再次发展起来了,中华文明的自信还是会回归,五千年的文明传承的惯性,没那么容易断的。
希望中华文明再次兴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比起白天我好像更喜欢夜晚 但这并不代表我不喜欢太阳 我喜欢的究竟是那个星球还是它的光芒 我不知道 但我唯一知道的是...
    叫我九尾狐仙大人阅读 157评论 0 0
  • 每每学到一丢丢小技能就高兴的不要不要的,恨不得告给所有人,我会用这个技能了。可是,我忘记了别人可能早会了! 记得第...
    岩羊的精灵阅读 280评论 0 0
  • 当爱好遇到坚持 就是才华 我可能并不追求什么才华 但求实现自我 很小就想 作个伴舞的 就前台有人唱歌 我后面跳的很...
    玛莎Belle阅读 2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