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算法3: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是一种有效的自律手段。

将目标通过“滴答清单”APP放到手机桌面,随时对照目标,保持觉察,及时提醒个人的执行。

反思记录的一种方法,利用管理学上的“对标管理”来实现自我管理。

1.建立标准:

①行动类(行)

如何用具体的行动表达对于时间的敬畏呢?

就是在生活中保持对时间必然流逝的焦虑和对于学习成长“时不我待”的心情。

具体到行动中,目前就是你用在健康、成长、投资三类行为中花的时间又是多少?

在实际的生活中,利用滴答清单APP,我观察到自己完成的投资番茄是最少的,那些时间是被本能劫持和控制。比如环境不利就放弃投资学习、有好看的影视剧就会占用大量时间、借口工作原因或者陪家人等合理的事由,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在投资学习上。

改变的办法就是,在完成预定的投资番茄个数之前,拒绝其他事情。投入到投资研究的时间必须达标!

②心态类(心)

目前对于自己的心态,就是个人三观的总结。

每天应该对照自己的三观,逐个来检查个人行为和生活中保持的心态。

保持生活中对自己的觉察,面对某些特定场景或事件时,是不是能主动保持积极有合理的心态。

③思考类(脑)

关于思维模型使用记录。

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固定的思考套路去快速的应对。

例如自己最常用当我思考模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能快速的切入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并实施。

还比如“复利模型”,几乎可以用于投资理财领域的所以方面,也可以用于个人成长路径的探索。

2.对照标准:反思生活的过程

其实建立标准是简单的,但在生活中坚持应用却并不容易,主要原因是我们往往会利用自己当下的感觉、情绪来替代这些标准。

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股票市场的投资,明明都知道我们的行为标准是“低买高卖”,但往往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我总会跟着自己的感觉买在高点而卖在低点。

所以巴菲特会感叹说: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3.执行记录:今天我做到的改变是什么?

因为对照标准的过程太不容易,所以自己应该学会“做减法”。

你如每次只做到一个标准(其他的暂时放下),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根据这个标准去执行。当它成为你的习惯后,在开始下一个标准的执行。

所以,每天都有问问自己,今天我做到了什么改变?

4.分析改进:

这个改变对于成长的作用是正向还逆向的?

这个结果是我当前能做到的最后状态吗?

没有做到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也叫做“每日反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