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的时候,卧室已经有些微光,空调内机上的字迹还看不太清。这清晨清静的时光,声音显得异常清晰。
闭着眼睛听外边的声音,学生整齐划一的跑步声,口号声,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这充满朝气的声音,给人一股昂扬奋进的力量。不由得在心里赞叹一句,年轻真好!
窗外,鸟叫声清脆婉转,声音没有形状,但是根据声音,能想象出鸟儿们活泼可爱机灵的样子。眼前就有了或灰色或黑色或红色黄色的鸟儿,在清晨湿润的空气中,不时抬头呼朋引伴,又不时用小嘴梳理着羽毛。
许多时候,对于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总是用想象去写,为什么不去现实生活中观察一下呢?落笔的时候,在生活中去观察生活,才是一个为文者最应该做的事情。
明白这个道理,就要在行为上去执行,多在生活中观察,用感官体验,然后把观察到的体验到的再通过文字写出来,这样的文字才是更真实的。
舒展几下身体,摸到手机看时间,是6:32,这个时间点醒来,内心感觉很舒服,认为是刚刚好,真的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因为这个时间醒来,既保证了一夜的睡眠时间,也会给身体带来一天充沛的活力。
想到这里的时候,内心吃了一惊,这个时间点醒来身体就舒服,到底是这一个想法让身体舒服,还是一夜的睡眠让身体舒服?
难道说是内心的念头控制了自己的身体?每天早晨醒来之后,习惯性的会看一下时间,时间仿佛成了一个决定身体是否舒适的一个主要条件。
身体是否舒适,只有身体能够感觉到,为什么看到时间的时候,头脑里会出现这样一个念头:醒来的早,就认为睡眠的时间不够,身体某些部位就会有不适的感觉,比如说醒来早的时候,出现耳鸣鼻塞等一些症状。
当这些症状出现的时候,心里自觉就会与睡眠不足联系起来,这样在内心形成了一个定律:只要是六点之前醒来,就会认为睡眠不足,接着就会出现一些症状。只要是六点之后醒来,自认为睡眠时间够了,身体各个部位也就没有了不适的感觉。即便偶然有些不适的感觉的时候,心里也会告诫自己,睡了这么长时间已经休息够了。
这个仿佛成了一个规律。早晨醒来,会下意识地看一下时间,如果是五点来钟醒来,心里就会犹豫,是继续再睡一会儿,还是起来写东西。这时候就会有另一个声音说,还是再睡一会儿吧,以免睡眠不足引起身体不适。
有了这个声音,身体就会自觉听从这声音,躺下来,要么闭目养神,要么打开手机听着音频,迷迷糊糊在半梦半醒之间。偶尔会做一个梦,偶尔会似睡非睡,神游一般虚实不变。
难道身体的某些感觉是由自己的思想引起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思想病、心病,心里怎么想,身体就会出现一些症状?也就是说,我活在了想法里,而不是感觉里。
因为以前有过失眠的经历,所以对睡眠特别注意,偶有睡不着的时候会借助药物保证睡眠时间。因为如此,每天的睡眠时间也就成了健康与否的呈现。
想法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一旦成为习惯,又变成了一种下意识。难道是头脑里的这种对睡眠时间的想法,一直影响着自己身体的感觉?
头脑里一直有一个想法,身体每天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才可以正常,正因为有了这个想法,所以要求自己每天十点之前睡觉,六点之后醒来。这样才能够保证八个小时足够的睡眠时间。
正是因为失眠,才有了这个根深蒂固的想法,正是因为这个根深蒂固的想法,才让自己特别重视睡眠的时间长短,正是因为重视睡眠时间的长短,才有了现在的六点之前醒来之后不适的感觉。
这么看来,是自己的意识存在着问题。如果意识中存在着一个十点睡觉五点醒来的念头,这个意识就会决定自己的行为,这个行为就会引起身体的感觉,因为认识是10点到5点睡觉,所以五点钟醒来就是正常的时间,这样身体的感觉就会趋向于正常感觉。
看样子需要从意识上解决对睡眠的认识问题,重新编码睡眠这件事情。
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可是至于怎么样早睡早起,却无所适从。至于具体的时间,这需要自己意识里有一个认知。又觉得,睡眠只是一种感觉,没必要非要这么严格的看待睡眠,只要感觉身体舒服,不就是合适的睡眠吗?
一些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当内心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并因为这个问题而引发联想出更多的问题的时候,这就是心理问题了。
从内心改变对睡眠的认知,这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
不能说睡得越多越好,在保证基本睡眠时间的情况下,多一小时晚一小时睡眠,对身体都不会构成什么严重的伤害,只要不连续熬夜,身体各部分器官都是可以经过一夜的修复恢复活力的。
所以至于几点睡觉,几点起床,这一个时间不能太严格,因为身体不可能像机器,你不让他运转他就立刻停止,身体是需要各个细胞的协调有序的配合。
早一小时睡觉,晚半个小时睡觉,早一小时起床晚半个小时起床,这些都不要太在意,太在意的话,势必会造成心理负担。
听从身体的声音,还要加上自己潜意识里的念头的引导。其实每天睡觉的时间,十点钟开始的话,睡到五点钟醒来也是能够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了。
问度娘:50岁左右的人睡眠时间是多少?多数回答,说是成人的睡眠在7~8个小时左右,50岁之后属于老年人,老年人的睡眠在保证身体舒适的情况下,正常是6~7个小时。
看到这个讯息之后,内心释然了,原来,自己追求8小时睡眠是一个执念,这个执念在内心越长对自己困扰的越厉害,转变观念才能够解放内心。真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有时候疑惑,不知道是意识决定了身体的感觉,还是身体的感觉决定了意识,就在睡眠这个问题上,很长一段时间,都自认为睡眠不足会让身体立刻有反应,其实到底什么才是睡眠足够了,只有自己的身体知道,每天醒来的时候,不管是几点,身体的舒适才是最重要的。
以后这个8小时睡眠的意识需要改变了。
关于睡眠的问题,不仅仅是身体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从身体到心理都要适当调整。心里面要有一个想法,每天九点就要进入准备睡觉模式,放松身体,或看书,或冥想,或闭目养神,有困意了,就自然躺下。
至于早晨什么时间醒来,那是身体的自然反应,如果是早晨5:00醒来了,那也说明身体已经到了该醒来的时候了,有什么可纠结的呢?即便闭上眼睛再到6点起床,也并不是说就又睡了一个小时身体就好了。
先解决心理问题,再解决身体问题,身心愉悦,睡眠自然就好了。
规律的作息能够让身体的细胞有记忆力,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慢慢身体就应该恢复正常状态了。
打个比方,如果把身体的细胞比喻成和谐共存的小精灵,这些小精灵的统领就是自己的心。让心每天重复一件事情,所有的细胞都处于对一件事情的关注上,每天如此,时间长了,细胞就记住了自己的任务。每天要做什么?身体就有了规律,生活也就有了规律,所有的行为都成为了一种规矩。
无论何时何地,让身体处于一个清晰明白的自我觉察的状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就能够进一步清晰的看清自我。
警惕觉察自己的一言一行,还要更深刻的觉察自己的内心世界。能看透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才更有觉察力!
向内觉察自己的念头,向外觉察花花世界,培养对生活的觉察力,时时刻刻关注当下生活,写当下的生活。
时时带着觉知生活,及时修正自己的方向,重新编码自己的行为,完成由内而外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