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我最初在《诛仙》这本书的开篇看到这句话是中学时期,对此虽然十分喜欢,但那会儿读书不求甚解,并没有深究过这句话的出处和意思。

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才发现这句话原来是出自《道德经》,完整的一句话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原来只看第一句的时候,总觉得是天地无情,轻贱人命,将万物视为刍狗,但是后来看了默默完整的解释才知道,原来这话要结合后面的句子来说才是全面的。

完整正确的解释应该是,无论是天地还是圣人,他们看似无情,但实际却上是提倡顺应自然的发展定律的一种无为而治。

然而,随着人类世界的发展,原来越多的自然规律遭到破坏,就在人类沾沾自喜,庆祝自己获得巨大成功时,人类也遭到了来自大自然的各种惩罚。

不要总想着去改变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力量的强大,你无法想象。虽说,人与天斗其乐无穷,但是我们只有去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才能过的更好。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只是根据片面的信息去分析和解释某现象是不对的,就像我们不了解一个人的过往和经历就无法评论他们一样,然而,很多人往往会忽视掉这一点。

总结一下,就是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同时,也要学会不轻易评判,不做片面的评判,也是我们为人处事要学会的一个重要技能。


关于《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

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脑子里突然冒出这句话,自己也很惊讶,算是潜意识里在责怪天地吗?梵高和莫扎特这两位天才怎么都在37岁就早早离开了...
    苏苏日记阅读 532评论 0 0
  • 闲来无事,谈谈哲学。 范围很大,我只讲我脑子里的哲学。 一、混沌 在哲学里,混沌是指虚空,混乱而没有结构的状态。...
    拉米兔兔阅读 852评论 0 3
  • 题目出自道德经 最近一周都在看美学,美学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以至于只要一谈,我们这些屁民都要远远的走开,为什么...
    就是丑人阅读 506评论 0 1
  • 喜欢她的名字,她的年轻 喜欢丰富多彩,手忙脚乱 雨中,淋着去寻路 也是很喜欢 站在那里,望着一窗的风景 也瞧出不同...
    粮食和花圈阅读 187评论 0 5
  • 你是否还是苦苦等待他的信息 你是否还在翻着你们的聊天记录 你是否在想你要忘记他却忘不掉 你是否他给你打一个电话就能...
    何小兮阅读 13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