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鼎门遗址博物馆之飞廊和墩台遗址

       

             

        飞廊是位于主城门两侧,用于连接阙台和城门之间的一条廊道,因为远观像鸟的翅膀,所以称之为飞廊。

        位于飞廊的北侧,可以看到一个约为20度的斜坡,它是马道遗址。定鼎门马道东西残长22.9米,南北残宽4.7米。马道北壁底部和西壁底部地面上,残存有涂有红色颜料的白灰墙皮。马道是位于城台内侧,用于通往城门的道路。宋元之后,其表面有用砖铺成锯齿状的礓磋,有的铺成台阶状。而直坡式的马道更方便,帝王将相可骑马直接登上城门,在备战时也方便士兵们搬运粮草。

        和飞廊连接的就是博物馆的核心区域,城门楼的基础部分————墩台遗址。整个墩台呈长方形,东西长44米,南北宽21.04米,由两道隔墙分为三个门道:东门道、西门道和中门道。东门道用于进城,西门道用于出城,形成了东进西出的通行制度。中门道则为帝王的专用通道,平时是不对外开放的。

          定鼎门是中国古代城门当中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城门,自隋代起历经唐五代北宋沿用时间长达500多年,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呢!隋唐时期的定鼎门,在国人的心目中就犹如今天的天安门之于新中国一样重要,虽然我们现在看不到他曾经恢宏壮阔的样子,但是他作为隋唐盛世的亲历者,有着不可磨灭的隋唐记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