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书简》朱光潜

1.移情与艺术: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还要不知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

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滋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苏东坡诗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不过是美的形象之一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

(借景抒情大致应该就是这样的,还有就是托物言志)

2.关于印象主义和其批评

印象主义最早在法国出现,在唯美主义和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印象主义批评,直接承接印象主义的艺术主张,指与以解读透辟、哲理提升见长的科学批评相对,具有重批评家感性直觉的人文主义特征的一种文学特征的一种文学批评。印象主义批评侧重于批评本质的主观性、艺术性的一面,强调批评体验的真诚和直率;怀疑阐释评价的客观性、普遍性,表现出对规范批评和方法论的漠视。

(印象主义及其批评主要以其客观性为主,批评和评判都有其多种方法,谈文艺也有诸多讲究,对方法论的不甚了解,还得继续学习)

3.关于对 美 的欣赏(掺杂一点恋爱论)

恋爱中的对象是已经艺术化过的自然,美的欣赏也是如此,自然加以艺术化(人情化和理想化,带了一点主观的小色彩)。不过美的欣赏和寻常恋爱有一个重要的异点。寻常恋爱都带有很强烈的占有欲,欲得之而甘心。但美感的态度则不带丝毫占有欲。老子所说: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可以说是美感态度的定义。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恋爱”,对于所爱者也只是无为而为的欣赏,不带有占有欲。

《老子》: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喜欢的人=自己幻想的完美灵魂寄托的一个实体,这个实体可能会皮相好点。不带占有欲的纯粹欣赏称之为美学上的“美的欣赏”)

补充:哥特式,是指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出现的一种艺术风格,以恐怖、超自然、超自然、死亡、颓废、巫术、古堡、深渊、黑夜、诅咒、吸血鬼等为标志性元素,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服装、字体等各个艺术领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我们对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直觉...
    pauletta阅读 7,943评论 0 2
  • 一张图纵览全文 第一部分,何为美? 什么是美感的态度? 同是一件事物,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同时看一棵古松,这棵...
    言希君阅读 5,742评论 0 5
  • 董明珠:股权转让决定并未事先与她商量 知情人称,董明珠在意向投资者见面会上表态,宁愿去职,也不接受“野蛮人”入主格...
    CHANGPAN吴阅读 3,290评论 0 0
  • (接上文)她没有半分犹豫,痛痛快快地将钩针借给了母鸡妈妈,也不是她好说话,只是最近,她也新添了一窝小鹰仔,正好给宝...
    埃拉娜阅读 2,726评论 0 1
  • 任何时候都要有安全意识,小到个人骑车走路, 大到单位工作领域,都不能马虎大意,要坚持时时刻刻讲安全、事事处处讲安全...
    展翅翱翔飞向蓝天阅读 2,607评论 4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