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输血标准

From 【Concepts of blood transfusion in adults】

摘要

1.现有输血标准混乱,没有统一标准

2.后果可能是

1)对现有输血标准(guidelines)不充分的解读

2)医疗从业者给出不同的建议

3)以血红蛋白作为唯一输血指标,但是检测的只能是血红蛋白集中程度,而不是病人全部的血红蛋白含量

4)对于仅有一级证据检验的实验,人们常持否定态度

3.严格的输血标准被越来越多地采纳,并被证明有效


Introduction

1.尽管输血被认为可以救命,这一点从未被预控的临床实验证明过。【我有点不相信】所以术前病人被告知输血的相对风险,征得对方同意。

2.输血受到三个风险的影响:输血固有风险、花费、库存限制【我觉得是由于有些血型比例小导致的】

3.2011年在作为输血受体死亡的,美国有69个,英国有8个,其中美国的30个,英国的2个病人确凿地死于输血本身

4.在输血死亡中,从2007年到2011年 TRALI(输血相关的急性胸部损伤)占比43%,溶血性输血反应占比23%(包括非ABO血型13%和ABO血型10%)

5.基于对输血风险的考虑,病人血液管理机构 关注3个问题:

1)基于证据的输血实践;

2)最少的血液损失;

3)优化病人红细胞质量。

6.现在还没有数量确凿的实验数据作为绝对的输血标准,临床实践中须参考病人的:

1)风险因素

2)并发症

3)生命特征

4)贫血发生的速率(慢性还是急性)


红细胞输血

一、对于输血标准的重新评估

观点一:血红蛋白聚集(haemoglobian concentration)少于8~10g/dL(80~100g/L)就该输血了

【需要注意1L = 10dL而非1000】

观点二:研究表明,血红蛋白聚集在60~100g/L的范围时,与运送氧气的能力没有临床可观察的差别

观点三:风险只会在术后的血红蛋白聚集少于70g/L时增加

观点四:血细胞容积率(haematocrit)少于33%时显著增加死亡率


很明显观点一与观点二、三矛盾。观点二、三也不相同。观点四与其他观点相容。


本段开头说到,适度的贫血并不会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原因是人体存在如下的补偿机制:

1.血液粘滞性降低,血液流动性增强

2.因为红细胞中二磷酸甘油酸diphosphoglycerate更集聚,所以氧气供给组织更多了

3.因为血浆体积增加了,所以血液体积保持稳定

4.血流重新分配

后面还讲了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在静息状态下,只有25%的氧气供给了组织。【所以血红细胞少了一些也撑得住】

所以作者倾向于观点二、三、四。

观点二里明确指出,非A与非B型肝炎患者执行心脏搭桥手术时不该滥用输血。

观点三是从分析Jehovah’s Witness耶和华见证人派宗教组织得到的结果,他们因为信仰原因排斥输血,结果发现他们的术后疾病和死亡率并没有提高。

观点四是医疗服务中心(CMS)从分析7万9千个大于65岁的老人的病历得到的,他们的结论是对于这部分病人应该采取较为激进的输血策略(输更多血)。

【总结来说,输血应该控制,一般患者血红蛋白聚集少于70g/L才应该输血,但对老年人则应该放宽这个限制】


二、临床试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