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从志、隐德诗(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仪州①华亭人聂从志,良医也。邑丞妻李氏病垂死,治之得生。李氏美而淫,慕聂之貌。他日②,丞往旁郡。李伪称疾,使邀之。伺③其至,语之曰:“我几入鬼录④,赖君复生,顾⑤世间物无足以报德,愿以此身供枕席之奉。”聂惊惧,但巽词⑥谢。李垂涕固请,辞情愈哀。聂不敢答,趋而出,⑦还家,再招不复返。迨⑧夜,李复盛饰冶容⑨,扣门就⑩之,持其手,曰:“君必从我!”聂绝袖脱去,乃止。亦未尝与人言。

[注释]本文选自宋朝洪迈的《夷坚志》。①仪州:古代行政区名,大体范围在今甘肃省平凉市。②他日:过些天。③伺:同“俟”,等待。④鬼录:指阴间死人的名簿。⑤顾:考虑;想到。⑥巽词:也作“巽辞”,委婉的言语。⑦径:直接;径直。⑧迨:等到。⑨盛饰冶容:装扮华丽、浓妆艳抹。⑩就:靠近;凑近。

[译文]仪州府华亭县人聂从志是位良医。县丞的妻子李氏生了大病,生命垂危,聂医生将她的病治好。李氏长得漂亮,但生性淫荡,贪慕聂医生的英俊。过些天,县丞前往其他州郡。李氏假装说自己生病,派人把请聂医生来。等聂医生到了,对他说:“上次我几乎快死了,幸亏得到你的医治才死而复生。想到这世上没有更好的礼物能够报答你的恩德,我愿意用自己的身体侍奉你。”聂医生大为震惊,婉言谢绝。李氏流下眼泪,苦苦哀求。聂医生不敢回答,赶紧退出,径直回家。李氏再叫他,他也不返回。到了夜里,李氏装扮华丽、浓妆艳抹,敲开聂家的门,靠近聂医生,拉着他的手,说:“你一定要顺从我!”直到聂医生挣断了袖子摆脱她,这才停歇下来。聂医生也从未跟别人说起这件事。

[原文]后岁余,仪州推官黄靖国病,阴吏逮入冥证事。且①还,一吏揖,使少②留,将有所睹。又行至河边,见狱吏捽③一妇人,持刀剖其腹,擢④其肠而涤之。旁有僧语曰:“此乃子同官⑤某之妻也。欲与医者聂生通,聂不许。见好色⑥而不动心,可谓善士。其人寿止六十,以此阴德,遂延一⑦,仍⑧世世赐子孙一人官。妇人减算⑨,如聂所增之数。所以荡涤肠胃者,除其淫也。”

靖国与聂善。既苏,密往询之。聂惊曰:“方私语时,无一人闻者。而奔来之夕,吾独处室中。此唯妇人与吾知尔。君安所⑩得闻?”靖国具以告。由是播于众口。

[注释]①且:将要。②少:稍微。③捽:zuó,揪;抓。④擢:zhuó,抽引,拉拔。⑤同官:同僚。⑥好色:美好的容颜;美色。⑦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⑧仍:还。⑨减算:削减寿命。⑩安所:何处;哪里。

[译文]一年多后,仪州推官黄靖国生病,阴吏将他摄入冥府为某事作证。将要回去时,一位阴吏向他拱手行礼,让他稍微多停留一会儿,并说将看到一出场景。又走到河边,看见狱吏抓着一个妇人,持刀剖开她的腹部,把肠子拉出来清洗。旁边有位僧人说:“这是你的同僚某人的妻子。想要跟聂医生私通,聂医生没有答应。这位聂医生见到美色却不动心,真可谓是善士。他的寿命只有六十岁,因为这个阴德,就延寿十二年,还赏赐他世世代代的子孙里都有一个做官的。那妇人减寿,所减寿数与聂医生所增寿数相同。之所以要清洗她的肠胃,是因为要清除她的邪淫。”

黄靖国与聂医生向来都很友好,到他醒来后,就悄悄到聂医生那里问个明白。聂医生说:“正当我与李氏私下说话时,没有其他人听见。而李氏跑到我家的那天夜里,我一个人在屋子里面。这件事只有李氏与我知道罢了。你从哪里听到的?”黄靖国将他在阴间的所见所闻全都告诉聂医生。从此,这件事开始众口相传。

[原文]时熙宁①初也,王敏仲②《劝善录》书其事。他曲折③甚详,然颇有小异,又无聂君名及李氏姓。聂死后,一子登科。其孙曰图南,绍兴④中,为汉州雒县⑤丞,嘱仙井⑥喻迪孺⑦作《隐德诗》数百言,以⑧潜德⑨,其词曰:

[注释]①熙宁: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从1068年至1077年。②王敏仲:即王古,字敏仲,宋初名相王旦的曾孙,第进士。北宋官员。③曲折:指事件发展情节复杂。④绍兴:宋高宗年号,从1131年至1162年。⑤汉州雒(luò)县:即今四川省广汉市。⑥仙井:即仙井监。北宋政府在熙宁五年(1072年)置陵井监,宣和四年(1122年)改名为仙井监,治所在仁寿,辖境相当于今四川省仁寿、井研两县地。⑦喻迪:即喻汝砺(?—1143),字迪孺,陵井监仁寿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直秘阁学士。⑧发:表达;说出。⑨潜德:不为人知的美德

[译文]在(北宋)熙宁初年,王古先生的《劝善录》中记录这件事。他将这件事的情节记录得很详细,然而还有一些小差别,还没有聂医生的大名以及李氏的姓。聂医生去世后,他有个儿子考中进士。他的孙子聂图南先生,在(南宋)绍兴年间任汉州雒县的县丞,嘱咐仙井监仁寿人喻汝砺先生作《隐德诗》数百言,以讲述这个不为人知的美德故事。其中的诗词说:

(以下是《隐德诗》)

[原文]太虚八境①初无二,中有道人常洞视。借问道人何等公,从志其名聂其氏。

[注释]太虚八境:指宇宙的八个不同境界。

[译文]浩瀚宇宙的八个境界原本没有差别,其间有位得道之人常以慧眼洞察万象。请问这道人是个什么人,从志是他的名,是他的姓。

[原文]华亭春酣①战桃李②,香气入帘人破睡。凌波微步③度劳尘④,栀子同心⑤传密意。道人不动如澄水,看破⑥小年纪。回身向郎郎忍弃⑦,愁眺月华空掩涕。含羞转态⑧百媚⑨,而我定心⑩不起。

[注释]①春酣:春意正浓。这里暗指正值女子怀春季节,容易红杏出墙。②战桃李:指百花争艳。③凌波微步:形容女子步履轻盈。④度劳尘:渡过俗世的烦恼。这里指女子抛开丈夫和家庭的烦恼、束缚。⑤栀子同心:栀子六瓣同心,古人常以此象征坚贞的爱情。⑥新装:指精心打扮。⑦忍弃:婉言谢绝。⑧春:情欲;这里指引诱异性。⑨百媚:形容极其媚;妩媚娇娆。⑩初:始终。

[译文]那是华亭县春意正浓、百花争艳的时节,花香悄然飘入屋内,让人睡意全无。一位女子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这位道人面前。她将丈夫和家庭抛到九霄云外,却借着同心栀子向道人传递亲密的情意。然而道人内心如一潭清澈平静的水,不为所动,因为他早已看破这位精心打扮的年轻女子内心之虚伪。她转身仰望道人,倾吐爱慕之情,道人婉言谢绝。此时,她带着伤感,远眺明月,双手掩面哭泣。夜里,女子不再含羞带怯,她极尽妩媚娇娆,百般引诱道人。但道人内心坚如磐石,始终不起邪淫之意。

[原文]世人悠悠①初未知,冥籍②还见记

[注释]①悠悠:长久;遥远。②冥籍:阴司记录善恶的簿册。

[译文]长久以来,这件事始终不为世人所知,旧时的阴司记录善恶的簿册还有记载。

[原文]仪州判官临颍生,良原①甲夜②黄衣吏。手提淡墨③但仓黄④,门列阴兵更奇佹⑤。昧爽⑥堂皇势呀豁⑦,玉带神君气高厉⑧。靖国再拜呼使前,案头吏抱百叶纸⑨。数行具书一善事,聂君夜却淫奔⑩李。

[注释]良原:旧县名,辖境大约在今平凉市灵台县。②甲夜:指初更时分。③淡墨:指墨迹模糊的陈旧文书。④仓黄:同“仓徨”,仓促。⑤奇奇特异。佹通“诡”,guǐ。⑥昧爽:拂晓;黎明。⑦呀豁:壮阔。厉:气度威严。纸:指成叠的公文。叶同“页”。⑩淫奔:指私自投奔所爱的人(多指女子)。

[译文]良原县,初更时分,仪州判官临颍人靖国遇到一位黄衣胥吏那胥吏手拿墨迹模糊的陈旧公文,行动仓促。黄靖国来到一座宫殿门前,发现大门前站列的阴兵奇特诡异。天刚拂晓,在气势雄伟壮阔的宫殿里,身系玉带的尊贵神君端坐在宝座上,气度威严。黄靖国恭敬地拜了又拜,神君召唤他上前,只见书案上放着胥吏抱来的成叠公文。其中有简短的几行字,记录了一件善事——聂从志在夜里拒绝李氏的非礼私奔。

[原文]由来胸中无浊见①,前尘②百暗③心常止。一室超然方隐几④,入眼狂花乱飘坠⑤。定情岂复顾条脱⑥,合欢未许同阳燧⑦。坐令⑧密行动幽祇⑨,棘使⑩华年增一纪。

[注释]①浊见:这里指贪淫的邪念。②前尘:往事。③百暗:指黑夜。④隐几:倚靠着几案。⑤狂花乱飘坠:比喻纷扰的世事。⑥条脱:即金钏,古代臂饰,常作为定情信物。⑦阳燧:指用铜或铜合金做成的铜鉴状器物。古时常用来取火。⑧坐令:致使。⑨幽祇:阴司的神灵⑩棘使:指阴司的官员。

[译文]这是因为聂从志的心里从没有贪淫邪念,即使在黑夜曾经历拒绝李氏淫奔之事,内心却始终平静得像不动的水一样。他独居一室,超脱物外,正倚着几案,内心平静,就算映入眼帘的尽是纷扰世事,也不为所动。既已按礼法订定婚约,难道还要考虑定情信物?就算有偷欢的想法,也不可有阳燧般炽烈的情欲。聂从志在隐秘之中的思想和言行,让阴司的神灵深受感动,阴司的官吏让他的寿命增加十二年。

[原文]出门仍问紫衣翁,阴诛①与世无差异。百叶部②中分次第,忠孝弃捐③神所劓④。杀生之报⑤何如,朝生暮死蜉蝣⑥尔。踏翠裁红⑦可怜妓,濯足琼浆⑧被鞭箠⑨。

[注释]①阴诛:指在阴间对恶行的惩罚。②百叶部:指冥司的法律。③弃捐:抛弃;背弃。④劓:yì,古代割鼻的刑罚,泛指严厉惩罚。⑤定:究竟;到底。⑥蜉蝣:佛教的因果观中用蜉蝣朝生暮死的生命周期强调业报的迅疾。⑦踏翠裁红:指衣饰华丽。⑧濯足琼浆:用美酒洗脚。形容生活奢靡。濯,zhuó。⑨鞭箠:鞭打,泛指惩罚。箠,chuí。

[译文]黄靖国走出宫门后,依旧向紫衣老者请教。紫衣老者回答说,阴间对恶行的惩罚与阳间的没有差异。在阴司的法律中,按犯罪的严重等级次序排列,其中背弃忠君孝亲伦理的人将遭受神明的严惩。关于杀生恶业招致的报应究竟快到什么程度,就如同朝生暮死的蜉蝣般转瞬即至。至于那些身着华丽衣饰却又可怜的妓女们,生前用美酒洗脚,过着奢靡的生活,终究却难逃惩罚。

[原文]房公湖①边秋色里,阿孙图南拜跪。扣头②授③我如上事,④英篇⑤书所以⑥。

[注释]①房公湖:位于今四川省广汉市,系唐朝名相房琯贬任汉州刺史时所建。②扣头:叩头;磕头。③授:叙说。④谒:请;请求。⑤英篇:好作品;佳作。⑥所以:原因。

[译文]在秋日的房公湖畔,从志的孙子聂图南先生进见我,跪拜叩头。行礼后,向我叙说了上述之事,希望请我用一篇佳作将此事前因后果记录下来。

[原文]我闻南曹北曹①尺有咫②,天知地知③密迩④。岂惟妙药五藏⑤,况复宝鉴悬千里⑥。⑦有鬼,密处须防墙有耳。诸生举止虽细微,动念观心实幽邃(suì)。端⑧知天上戊申录⑨,记尽人间不平。东邻西舍不知,却有鬼神知子细⑩。

[注释]①南曹北曹:借指天上和阳间的官署。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②尺有咫:形容距离很近。咫,zhǐ。③元:本来;原来。④密迩:贴近;接近。迩,ěr。⑤五藏:五脏。⑥宝鉴悬千里:这里借用“明镜高悬”的典故,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宝鉴,明镜。⑦谅:料想。⑧端:应当。⑨戊申录:指阴间记录人在世所行善恶的簿册。⑩子细:详情。

[译文]我听说天上的官署和阳间的官署虽分设两处,实则近在咫尺,天地皆知两者原本就是紧密相邻的。两个官署对于世间的人和事,哪里只是灵丹妙药那样透彻五脏,更像高悬的明镜一样,在千里之外一样就能照人心胆。我料想在幽微之处,定有鬼神在记录发生的事。因此在隐秘的地方,必须谨慎独处,提防隔墙有耳。人们的言行虽然看似寻常、细微,但内心的念头与动机实则复杂、深邃。应当要知道,天上那善恶簿可是记载人间所有的不平之处。左邻右舍都不知道的事,鬼神却知道其中详情。

[原文]障碍为壁通为空,只有此心难掩蔽。云何①是中有明暗,至行通神②裁一理道人两眼无赤眚③,揩定④人间几真伪。

[注释]①云何:为何;为什么。②至行通神:德行高洁至极者可感通神明。③赤眚:原指眼睛生翳病。比喻被世俗幻象、虚妄所迷惑。眚,shěng。④揩定:擦拭,引申为明辨;看透。

[译文]人们思想、言行的掩盖其本心,看似壁垒。普通人无法看清,鬼神则视之通透如空,因为只有人的本心是难以掩蔽伪装。这就是为何世上的是非真假,只有德行高洁至极者可以感通神明,才能裁断出一个真理。这位道人不为世俗幻象迷惑、勘破虚妄,明辨人间多少是非真伪。

[原文]赵骅①已矣②马元死,郡有隐德如君子。嗟我诸生③苦流转④,奔⑤色奔声复奔味。

[注释]①赵骅:(?-783年),一作赵晔,字云卿,唐朝邓州穰(河南南阳)人。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官至秘书少监。赵骅性孝悌,《唐摭言》称他“才美行纯”。②已矣:逝去。③诸生:指众生。④苦流转:在轮回中承受生老病死的痛苦循环。⑤奔:追逐;追求。

[译文]赵骅、马元这样的贤德之士早已去世,然而还有品德高尚的人隐居在这里。唉!我等众生在无尽的轮回中痛苦地循环,不停地追逐美色、声乐,还又追逐美味。

[原文]其间贪魃①尤阴诡,收索携提②入馋喙③。儿④阿对⑤共揶揄⑥,笑杀官人常梦秽虽云幽暗巧规避,僮仆羞之那不愧⑦?哀哉诡谲王冀公⑧,未省胡颜⑨向祁睿⑩。

[注释] ①贪魃:比喻贪官污吏。魃,bá,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鬼。②收索携提:指贪污受贿、搜刮掠夺民脂民膏。③馋喙:贪婪的胃口。喙,huì。④都儿:指正直的奴仆。《新唐书·阳城传》中,记载阳城有位奴仆名叫都儿,他被阳城的品德感化,也变得正直耿介,能够自我约束。⑤阿对:指聪明的家僮。阿对原为东汉名臣杨震的家僮名,尝引泉灌蔬。⑥揶揄:yé yú,嘲讽;戏弄。⑦那不愧:难道就不感到羞愧。⑧王冀公:即王钦若(962—1025),字定国,临江军新喻县人,宋真宗、仁宗时任宰相。“五鬼”(宋朝五大奸臣)之一。⑨胡颜:有何面目。指厚着脸皮做某事。⑩祁睿:是王钦若的仆人。王钦若的妻子李氏命祁睿将考生任懿的名字写在手臂上。王钦若掩盖索取贿银的事实,后致使无辜的同僚被惩罚。(详《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

[译文]其中那些贪官污吏格外阴险狡诈,他们贪污受贿、搜刮掠夺民脂民膏,满足自己贪婪的胃口。正直的奴仆和聪明的家僮一起嘲讽那些官员,嘲讽他们贪得无厌、道德败坏。虽说他们是暗地里干着贪赃枉法的事,巧妙地避人耳目。就连仆人都替他们感到羞耻,难道他们自己就不感到羞愧吗?悲哀啊!就像奸诈的王钦若,还有什么脸面对他的仆人祁睿!

[原文]我爱昔人尤简贵,寡欲清真高气。旷然澹处①但真独,胸中岂复留尘累②。生死幽明了不期③,是心默与神明④。王忱被下庭堂⑤,李约宝珠存含禭⑥(suì)。九原可⑦吾与归⑧,敛膝容之⑨想幽致。

[注释]澹处:淡泊。澹通“淡”,dàn。②尘累:世俗的牵绊纠缠。③不期:不可预料。④契:相合。⑤王忱绣被下庭堂:指东晋的王忱曾将华贵的刺绣锦被铺于厅堂招待宾客。王忱(?—392年),字元达,东晋名士,以放达不羁著称。⑥李约宝珠存含禭:指唐朝李约的父亲临终前吐出随葬宝珠,李约坚持“以珠敛尸非礼”的礼制,拒将宝珠纳入棺椁。含禭,指死者口中所含之珠玉及所著衣物。李约(生卒不详),字在博,唐朝宗室之后,官任兵部员外郎。李约以至行、雅操知名当时,后弃官终隐。⑦九原可作:墓地中的人可以复活。典故出自《国语·晋语八》。晋国大夫赵文子与叔向在九原游览时感叹:“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⑧归:投靠;追随。⑨敛膝容之:收起膝盖,形容恭敬端坐的姿态。

[译文]我喜爱先贤,尤其是他们生活简朴、精神高贵的特质。他们清心寡欲、纯洁质朴,有高尚的气节,心胸豁达、淡泊,只求保持本真的独立人格,胸中哪里还会留有世俗的牵绊纠缠?虽然生死、阴阳的界限不可预料,但他们的心灵自能与天道契合相通。就像东晋的王忱曾将华贵的刺绣锦被铺在厅堂招待宾客,唐朝的李约绝将宝珠纳入起父亲棺椁随葬。如果九泉之下的先贤能复活,愿意追随他们。我们敛膝端坐,共寻那份幽静雅致。

(以上是《隐德诗》正文,以下是《聂从志》结尾)

[原文]喻公诗颇奇涩,或不可晓云。此卷皆黄仲秉云。

[译文]喻汝砺先生的这首诗颇为奇特艰涩,有的地方难以理解。这一卷都是黄仲秉先生说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