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都不想搞论文,连打开电脑都十分艰难,心里充满了抗拒。又焦虑,又不行动,看起来真的毫无意义。为什么人会做这样的事情?
业力是一种障碍,是某个来自过去的印象,是未能通过的能量,最终将主导你的生活。
业力有两种,一种是排斥、抗拒不想要的,另一种是想要牢牢抓住想要的。都是一种执着。需要学习放手。
所以我好像不应该纠结于什么人生目标啊,或者过于遥远的某东西,就是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功课。
李松蔚老师讲的一个方法
接受这一点:你在这个阶段,只能拿出1/7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是一周只有一天做科研。
接受自己本质上属于这样一类人,也许你就没那么焦虑了。然后请你做两件事:第一,把这1/7的时间充分利用好,效率最大化(这一点,我估计你已经在做了);第二,剩下的六天尽情做其他事。
积极的行动会开启一条“行动让人的状态变好,状态变好又带来更多积极行动”的正反馈循环链路。与之相反的就是“向下螺旋”的恶性循环:因为心情不好,导致什么都不想做;因为什么都没做,导致心情更差。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靠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结果越想越难受。这种时候就要少想,多做。一旦开始做事,就启动了“向上螺旋”。
说的没错啊,但是那种心理那种排斥感就很强,尽管我知道(因为体验过)真正做的时候并不会感觉十分烦恼,反而如果不去做就会感觉非常烦恼。
解决的方法或许在于直接行动。
五分钟能做完的事情马上就去做;五分钟做不完的马上先做一点点。—— Scalers
人生像一个闯关游戏?
- 行星周期性地穿过不同宫位的过程中,生命的12个重要主题将以一种积累的、发展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 如果当行星经过某一宫位时,我们对其触发的事件做出了有效的回应,那么,我们便为该行星进入下一宫位时将带来的问题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 如果我们对某一宫位的行进课题没有做出有效回应,那么宫位周期的展开过程便在那个部分被破坏了,进而导致其后生命阶段的表现变得孱弱无力——负面影响到底会有多大,取决于我们在上一个宫位有多少该做的功课没有做。

有时候我想,我是不是欠了太多?以至于现在积重难返?
好像没有必要纠结,是不是存在命中注定的痛苦,人到底有多少自由。总之一旦感受到痛苦,就要立即清醒起来,认识到这是修行的时刻。
让各种各样的体验进入并穿过你的生命。享受生命,而不是固守它或是把它推开。
心灵本是一个乐器,让自己去体验心灵能够奏出的每一个音符吧。——Michael A. Singer
还是不想搞论文……
什么时候才能做到享受一切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