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0拖延心理学(二)一恐惧失败,追求完美

因为《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对于行为和心理的描述精准概括了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因此我每每读的时候或惊醒、或羞愧、或自责、或沉思,五味繁杂。作者在第2章里对于完善主义拖延者的描写,就是一个赤裸裸的我。我愿意将这个“我”呈现给大家。


一、完美主义拖延者的素描:

1、很多拖延者担心被他人评判或者被自我批评,害怕自己的不足被发现,害怕付出最大的努力还是做得不够好,害怕达不到要求。

2、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力指的是智力上的能力,所以他们想要让他们做的每件事都表现出他们是多么聪明。不同的人对于的能力的定义或许不同,可以是才华横溢的写作,流利的外语、健美的身材或者优异的成绩等。不管能力如何被定义,当它成了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单一决定因素时,问题就产生了。一个出色的表现意味着一个出色的人;一个平庸的表现意味着一个平庸的人。

3、人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现,他们的潜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通过拖延,别人永远不会知道你的能力限制在哪里,你自己不会知道。

4、有的人宁愿承受拖延带来的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没有如愿以偿所带的羞辱。对他们来说,责备自己邋遢、懒惰和不协作比把自己看作无能和无价值要容易忍受得多。

二、完美主义拖延者坚信的理念:

1、优秀不用努力 。对于一个真正出色的人来说,事情即使再困难也应该手到擒来,易如反掌。比如创新的主意应该层出不穷、学习应该是纯粹的理智上的享受,决策应该快刀斩乱麻。而一个人一般情况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把事情做完,还不一定能做好,因此,拖延者多半会感到自卑。

2、一切都应该自己来。他们相信任何求助都是软弱的标志,即便求助于人会让事情做的更有效率,他们也决然地在孤单中做事。直到最后负担加重,拖延就成了获得喘息的机会。

3、总有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他们相信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在找个这个办法之前,他们不愿意采取任何行动,也不承担任何任务。与其冒着做出错误决定的风险,不如什么也不做。

4、无法忍受失去。拖延者会想,如果我尝试,我一定能赢,如果我失败了,只是我没有尽全力而已,是我自愿的。

5、要么有要么全部没有。它不是黄金就是垃圾,一件事就算你完成99%,也被认为是0.


拖延与一个人对于自我的认知很有关系。你是谁?你有多重要(聪明、有魅力.......)?你对自己使用何种的评价机制?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有志者,事竟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亲人对我们的期待是考上名校、成为科学家、宇航员或是霸道总裁等。我们强调自己的独特,忽略自己的平凡。当长大后,我们努力过、但总是碰壁、经历失败和挫折,才猛然醒悟自己不是王思聪和范冰冰,才逐渐学会慢慢接受着自己的平凡。这个过程有过很多的阵痛,想必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我们或消极或积极地对抗,拖延正是大多数人无意识地抗争行为。换个角度看,如果我们觉得拖延是个问题,那意味着我们从未放弃过自己。

我们终将认识到自己的平凡,也终将坚守着自己的独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拖延心理学-Jane B.Burka&Lenora M.Yuen 序言 “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
    际弋阅读 11,295评论 0 27
  • 本周我们开始学习掌握自己的生活。不过,也会有崩盘的时候。崩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感同身受的拖延症...
    Jean_zz阅读 11,140评论 2 36
  • №.1 本书导语 也许你认为,拖延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小毛病,人们不过是偶尔想要偷个懒而已。但事实上,拖延大部分时候只...
    夜阑明月阅读 7,706评论 0 9
  • №.1 本书导语 也许你认为,拖延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小毛病,人们不过是偶尔想要偷个懒而已。但事实上,拖延大部分时候只...
    蓝心百合阅读 11,382评论 0 7
  • 本书导读 原书共246页,总计25.7万字,拆解版大约2.5万字,你仅需要1小时20分钟就可读完这本书。 你上班经...
    惜她阅读 8,511评论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