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怒打市长热线投诉“老师出题太难”,是对还是错?

作者:毛志杰(家长课堂)

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家长们就像炸了锅一样,甚至有杭州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后打市长热线投诉“老师出题太难”。那么,到底如何正确对待“考试”这件事呢?

小宝期末考试成绩被老师发到了手机上,处于班级中上等水平。

这个成绩对于宝爸、宝妈来说还能接受,毕竟分数不能代表一切。

但是,对于小宝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宝爸还是非常关心,问小宝:“你感觉这次考试难不难?”

小宝说:“数学有两道题比较难,估计会做错!”

其实,宝爸对分数并不是特别关心,因为考试卷要难难大家,反而安慰小宝:“只要能将平时的正常水平发挥出来就不遗憾。”

因为,宝爸对于小宝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时宝妈插话说:“我看网上传个消息,说是杭州的家长打市长热线投诉老师‘出的考试题太难’,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宝爸顿时很同情杭州那个出题的老师。

其实,这事让出题老师背锅的确很冤枉。

宝爸在手机上翻看了这则新闻,说:“这个老师只不过创新了考题的方式,而学生们一时间不习惯罢了。”

的确,长时间以来,无论是课本知识或者是考题方式,基本都形成了一套固化的模式,一旦脱离原有的习惯或模式,学生就会感到“题太难”。

“怪只怪,人们对于分数过于重视了,已经偏离了考试的初衷”,宝爸叹息道。

“考试”其实就是对人们所学技能、知识的检验。

而在固有观念中,好象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典型的本末倒置!

学习知识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学以致用”,能将知识用到生活中......

宝妈喜欢西方文化,对一旁的小宝说:“早在古希腊,人们学习的是体育、音乐、乃至美术、哲学,其目的是为了强健体魄、参与战争,或净化心灵、感知幸福。你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不要仅仅被‘考试’所约束,成为一台考试机器。”

宝爸拿出了中国考试文化相对比,说:“自古以来,中国式考试也有很多精华,但是也存在‘套路过多’的问题,比如说八股文等,禁锢了人们的创新欲望。近到现在的很多考题模式,也是对人思维模式的固化。”

宝爸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做的卷子一般都是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看看二十多年后今天的考卷,还是这些类型,不禁有些困惑:这些考试题目的形式真的好到没有需要创新、改进的地方吗?

宝爸记得有个明显的中西方对历史考试的对比例子:中国式考试常常考学生“哪一年发生了哪件事,都有谁参加”这样的填空题,而西方出题则是“这场战争如果另一方获胜,对世界格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样的论述发挥题。

这就是区别,正是这小小的考题模式的区别,决定了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

“从这方面讲,‘考试模式’对学生的思维和发展方向有着很大的引导作用。”宝爸不无担心地总结。

宝爸认为,“考试”的关键不在于难或易,而在于“考试模式”。好的“考试模式”不是将人培养一个个考试机器,而应是培养出一个个具有创新思想、有能力感知幸福的人,才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