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位学生家长是博士学历。他认为,老师周末布置的作业量太大,特别是英语,书写要求有点多。在他看来,英语就应该大量阅读、听说,书写没有太大意义。对于英语作业,他没有让孩子按老师的要求写三遍,只写了一遍。这位家长还强调,自己当年就是通过大量读背一路读到博士的,认为老师应该抛开课本多讲一些课外知识。我建议家长还是让孩子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因为作业本身量并不大,学校对于作业的总量和单科量都有要求。但家长比较坚持自己的观点。面对高学历家长“指导”教学,教师该怎么办?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学历家长越来越多,尤其是大中型城市,这些家长读书期间曾经都是“学霸”级的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并且也在他们身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屡试不爽,因此,高学历家长“指导”教学也就在所难免,也必然会与老师的教学产生冲突。
孩子的教育问题本来就需要家校合作,家长参与“指导”教学也是无可厚非的。特别是在知识的学习,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有家长愿意参与“指导”教学,作为老师应该感到幸运,家长和老师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
但是在孩子的学习上,需要家长和老师达成一致,才会形成合力。如果在方法和方向上无法达成一致,就会出现《天鹅、大虾和梭鱼》那则寓言故事里的情形。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充分进行沟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首先,家长和老师事前充分沟通。家长“指导”教学,一定要与老师交换一下意见,将准备实施的方法跟老师进行充分的探讨,找到既适合孩子的发展,又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同时也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
其次,家长和老师扮演好不同角色。孩子的作业量最好不要由家长来增删,不论是增删作业,都会引起孩子的不良反应,增加作业会引起孩子反抗,减少作业孩子会害怕引起老师不满。所以,这个时候,最好由老师来配合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布置作业时实行分层作业或个性化作业,给家长一个“指导”孩子的合适切入点,在孩子无感的情况下,达到家长指导的目的。
第三,家长和老师要做好双向反馈。针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对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进行反馈,这样,家长和老师才能充分掌握孩子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对指导方法进行调整,从而及时解决问题。
第四,老师布置作业应该注重实效性。知识学习的目的是应用,高学历家长往往不赞成重复无效地作业,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布置作业时,不能简单粗暴,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掌握知识的需求,也要满足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这样,可以减少高学历家长的焦虑。
第五,老师要善于利用家长的资源。对于高学历家长,他们对孩子教育有自己的见解,如果这个方法行之有效,会给老师提供很多的启发。老师可以很好地利用好这些资源,通过家长分享等方式,在合适的学生和家长群体中进行推广,也会起到很好地作用。
高学历家长“指导”教学,是对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不认可,作为老师,应该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学着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作业设计能力。
家长和老师应该是一对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共同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共同学习成长。而不应该成为一对矛盾体,相互制约。
只要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方法和方式,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勇敢去尝试,家长和老师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助推器,只有家长和老师全力协作,才能将孩子们推到更高更广阔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