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一个人内心丰富,并深深懂得自己,也懂得自己眼中的世界,或者,她不会再热衷于繁华却慌张的人生,她甘愿从从容容走属于自己的那条小路,单调中有恒定的节奏,不慌不忙,不急于做决定,慢慢走。可将自然美境尽收眼底。

一、所有迷茫都是因为匮乏的知识限制了看待事物的眼界。

    很多时候,限制你步伐的致命原因不是你不会,而是你根本就未接触过,对其的无知。

   人采取行动的前提是内心有指引的动机,而思维意识刺激内心动机,你对事物的认识又决定思维意识。对于做成功与否,取决于个人追求和毅力。

    而你一切行动的意识,取决于你的知识储备,认知度。知识储备越广泛,你看待事物的眼界越开阔,思路越广,可发散的点越多。

     同样的任务布置给你和你的同事,可怕的不是你从未做过这方面的事,而是你从来未听说过,在你的思维概念里压根儿就是一片空白,无从下手。

   一个人了解的越少,越是容易陷入无知的境地,产生不切实际的抱负。 越努力,越自由,因为你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太看重自己,又太看重别人对你的评价,被别人虚张声势的强大吓傻了,开始怀疑自己,你不发表异见,即便你有远见,在远见未被证实前,你永远不敢迈出尝试的那步。你是被自己一步步击倒的,从你开始为自己的畏缩找借口的那天起,你已经开始慢慢变成被你看不起的样子。

二、所有的自负和自卑是因为你没有正确了解自己。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杨绛

    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我拥有什么?追求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定义了“我”的概念。人们对其不同的理解定义了一个人的处事态度。而真正了解自己,才能取长补短,做到适可而止,量力而行。不过度评价自己,也不过于否定自己,才能做到内心平静,不被他人目光扰乱。

       让你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你是谁。不要为了任何人轻易改变自己的本质。未来永远是一个谜,不要害怕探索,求知。

三、自省与坦荡,我最看重的两个品质。

   自省与坦荡,前者像一道阀门,胜不骄;后者像一面旗帜,败不馁。

  二者又有共通点:自省可以让你明确自我了解自我,有所保留,给自己一点空间。来自心底的东西,往往也深藏心底。不必手舞足蹈地虚张声势,只需默默而平静的捍卫,情感和梦想都是这个节奏。坦荡也绝不是“和盘托出”四个字,而是既拥有事无不可对人言的磊落,又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自信。

 什么是生活,我们每天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就是我们的生活。我爱奢华。奢华并不依存于阔绰和华丽,而是显现在不粗俗之中。或许当前知识阅历不足以让自己做出完美的决定,可哪有不后悔的事。或许有些现在认为多么正确周到的想法,一年两年后还会这样吗?不一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