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延梦自传~~让世界听见澜沧江畔的民族心跳

劳苦大众版励志人生

二野延梦自传----让世界听见澜沧江畔的民族心跳

沙漠筑梦从“冷宫”冲向前台绝处强生歌盛世

(连载)

一、我的老家与出生地


水浒传的山东大汉威武雄壮,我的老家是东营市广饶县,这里是孙子兵法作者孙武故里,是将军之乡,千年古县,我的父母就诞生在这里。祖先系马家,我没有见过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有大姐、大哥、二哥、二姐五昆仲,我没有见过大姑。我到过大爷二爷二姑家,见过他们的子女,亲人相见深厚感情难以言表,常相思,梦中吟,一世情缘。

    澜沧江激情奔涌,南河杨柳依依,文笔塔千古风流,这里就是云南临沧市的诗画云县,彩云的故乡,祖先从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文化中走来,出过二位民国将军,有原任过《求是》杂志总编辑的云县人王天玺,有电影《血战台儿庄》的英雄团长革命烈士云县人董文英,有自卫还击老山十五勇士之一的战斗英雄杨国跃等,我的出生地云县依然是雄壮热烈,是一块豪情满怀的热土地。据母亲讲,我走路晚,一开始用屁股挪着移动,这时我很胖,可能也很有山东大汉的模样了,但我的不好动以及困难时期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吧,很快我与山东大汉无缘了,长得很瘦了,一直到上学也是这样个子小,直到读大学回到单位时脸上有点小肉肉,后来挫折就一直瘦弱了。

我原以为出生在新城坝,后来听母亲讲出生在丙撒(新城农场五队),去年,我还和朋友一起重返出生地,好好的看了一回,只有几间老房子依然怀念着我,我们去捡了这里最有名的马铃薯,我的《云州马铃薯----你像不像杨贵妃》诗歌作了热情洋溢的抒写。云县,古称大侯、云州,云州是云县的代名词。我为我有两个故乡而自豪,两个故乡或者也可以把我父亲五十年代驻守边关阿佤山的沧源佤族自治县称作三个故乡,以及我大伯爷驻防过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称作四个故乡。我因此有了佤族名字叫:“尼嘎·雅蓉”,只是还没有一个哈尼族的名字,同学中也认识了一个哈尼族同仁,但失联了。

我系山东红色家族马家在边疆云南战斗、守边关、建设的代表,我的经历很多,多数是从艰难困苦中走来的,也可以这样形容,在一个沙漠中建盖一座房子,随时有风暴的袭击,但是我们“马家军”人从不怕苦,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无畏,在挫折中奋起,用一个个不眠之夜换来光辉和业绩,从这一点来说,我也成了很多不如意的平凡人痛苦挣扎的代言人。

1969年3月19日,我出生于农场丙撒,至1976年9月1日我7岁读书时,一个天真的儿童,记忆中和娃娃头大春、大四别及爱民、老四(荣忠)、阿燕、珍珠、东平等玩耍,我们被大春领着制作了包谷杆枪冲呀杀呀,还钻农场的地道,还过家家,玩游戏,滚打在蚕豆地里豌豆地里。一群小伙伴,一个大自然,与天地共容,与故乡同在。


二、我的读书时代


我的小学

1976年9月1日,由于我们农场没有学校,父母就到2公里外的村子爱华镇德胜村东门外村(自然村)联系上学了,杨太贤老师对我们很关心,她对我印象很深刻,常在班里表扬说:他一句脏话也没有说过。当然,那时我学习只是一般了,只是老师在德育上表扬我罢了。我常到杨老师家、顺勇家等同学家吃饭玩耍,最记得爱做小竹炮玩,还到附近山上摘斑鸠果当子弹。那时学生要捡粪,我们也常挑着箩筐走在大路小道上,学校还种甘蔗,捡来的粪作为肥料给甘蔗吸收。有一次,我们挑着当作肥料的野草去学校交差,有的同学害怕完不成任务还在草中捆上石头压斤头,想想都是好笑,但哪个会不犯一点小错误呢。

我们学生常在甘蔗地里做活,有一次,阿燕、丽英和我三人来晚了,大家起哄嘲笑,但我可能与同学们印象好,感觉只是嘲笑另两个妹妹,根本没有笑我的样子,好象我早与大家来了在一起做活着呢。这说明印象很重要。农场果园地以下是一条小河,我上学的必经之地,我们常在那里洗澡打闹捉小鱼。记得我胆子很小,最怕摸到水草中的蛇了,有时很不敢摸呢。最记得爱骑牛,有一天放学后,到了周守学家,跟着一起去放牛,一次我从牛背上掉下来,后边的牛差点踩到我,很危险的,驾驾驾,瞧那得意洋洋的样子,真好玩。记得我睡在他家,我和德华睡一起,晚上很冷,德华就把被子往他身上拉,全然不知道这样我就光光了,我很老实,也不会因为冷么把被子拉过来一点,就这么冷到天亮了,真好笑。毛主席逝世的时候,德胜中心校举办了悼念仪式,我们从东门外到了中心校,很多人都哭了,包括我,很沉痛,人民都怀念伟大领袖,怀念他的丰功伟绩。

下面这首诗意境很美的:


那年 村庄 很美 很清纯


新城坝有太多关于米粮仓的秀美

也有太多新城坝人的时光里的天空

董文英烈士的抗战传奇

永远在现在成为工业园区的天空回荡

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英雄

平凡的甚至默默无闻的大多数

也在各自的天地里成长

像那些小草 那些芒果 那些甘蔗

那些水稻 那些小河里的鱼

那些野花和芦苇

生命里都会有许多难忘怀的记忆

亦或情感 故事

蓝蓝的天 下雨的天 春风吹

热风吹 冷风吹

一双双眼睛 一副副面孔

一声声对话或沉默

那样的可亲可敬可爱

那样的使几近麻木了的神经又醒过来

周老师讲起教过我的姐姐

还知道我家老家是山东


童年的村庄像湖里的涟漪荡漾开来

虽然到过许多村庄 后箐村

灰窑村 班洪村 快乐村 哨街村

东门外小村是我认识村庄的起点

那时自以为也是村里的人

按时上下课 做操做游戏

栽甘蔗 捡粪 锄草 山上游玩

放牛骑牛 砍竹子 摘斑鸠果 玩竹炮

到杨老师和同学家吃饭

浓浓的乡村味道 朴素的乡村情意

放风筝 捉蝴蝶 捉蝌蚪

小河里摸鱼找螺丝打水仗

驾驾驾 挥舞鞭子 牛背上逞能

小心情儿像那一只只小麻雀

在小院 在檐下 在屋顶 在稻穗边

在小树上 在白云下


从果园地下一条小路可直达村庄

有的单家独户 有的几家挨着

甘蔗地犹如青纱帐

从坝区直连到山坡上

碧绿的水稻田一丘接一丘

望不到边

秋天的田野蔚为壮观

那金黄简直把村庄颠覆

房前屋后的石榴芒果桔子小枣玉米菜地

也把农家点缀得分外妖娆


那年 村庄 很美 很清纯

那年 村庄 师生情同学情村庄情情深似海

那年 村庄 情感交织快活

那年 村庄 我走进东门外

那年 村庄 我又从东门外走出来

那年 村庄 是一幅画 一首歌

永远在时光深处 回响

二年级读完了,我原打算再读,看到农场的荣忠同学比我还进步了,有一次他还先背得了书,我感觉很不好意思,有一点失落感,就到德胜中心完小读三年级了。学习一般。有一天放学后,一回到家就睡着了,刚醒来就往学校走,以为是第二天早上呢,路上还觉得怎么人越来越少了,到了学校,有个同学还问我,我支应了一声,之后,我往回走了。想起来,真好笑。读三年级时,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我与顺勇同学有点摩擦了,我还发火了。这纯属意外。不过,至今我与顺勇依然是好同学好朋友呢。记得那时同学刘辉的母亲在德胜中心校当教师,首立的父亲也是。不过,由于很不爱跟同学交流,至今也会存在有的同学会忘记了的,这也属正常吧。

1979年9月,我们农场开办了学校,我就回农场读书了,不过,我复读了三年级,班主任是梁红梅老师。农场学校办在五队箐自然村中属于农场的一户地主家的宅院,在马鞍山脚下,离我们住的场部有三公里,我们还和从前一样上跑学。由于复读,我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成了班里的优秀生,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直到初中毕业。三年级时梁老师都是对我非常好和关心,对我严格要求,耐心呵护,我被同学们选为班长。一次,县城里来跟我们一起读书的天鹏同学对我们指手划脚,乱指挥我们,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为此,梁老师狠狠的批评了我,让我羞愧不已,但认真的听取了梁老师的教导,没有再和他一起混了。他口才好,神吹鬼吹的,很会讲故事,什么马鞍山上有小白龙了,讲得头头是道。

有时我们开班委会,那时我胆子小一些,多数是老师们指导着。让我最感动的是,一次,梁老师生病住院了,她还操心着班上的事,还委托她弟弟送给我一本书,让我终生难忘。那时学习雷锋做好事是最光荣的事情,我们常常拿起扫帚争抢着打扫教室和校园卫生。有一次,我和一位同学去打扫和冲洗农场的公共厕所,真是不怕脏不怕累,思想是纯洁的高尚的。

三年级时评的三好学生是省级的,在场部大路旁边,站满了欢送我和阿勇、阿梅的同学们,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像现在的欢送新兵一样,场面壮观。来到县城云城公社大院,见到了全县的知己,在会上作了交流,也学到了来交流的全县三好学生的优点。那时,阿勇很活泼好动,有时追得我上气不接下气。至今三好学生的奖章还保留着,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人生经历。当时校长是王文军,任荣汉老师也很有印象,后来校长是曾老师,教导主任是魏老师,初中班主任是程老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