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登录简书,有一段时间没在写字。就写作状态来说,整个人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就生活状态来说,这似乎证明过上了一段不需文字慰藉、排解的时光。
在我看来,其实挫折、抑郁,痛苦的生活,似乎更能促使一个人能反思、感悟,灵感源源不断。
最近最大的心得体会,是发现这两年的自己在各种心历过程中,排解能力已经变得十分完善。再伤心的事情,戴上安全帽,拉下面罩,带上耳机,一边在音乐中缓慢地行驶着,一边吹着风流着眼泪,再到图书馆在婆娑的泪眼中看上几页书,垂下的嘴角便能开始在别人的故事中慢慢上扬。
一切坏情绪随风飘散,日子按掉删除键,再来。
小时候哭,会寄望于,长大后遇到一个男人,在你疼痛的时候抓紧你的手,看他眉头紧蹙;在你流泪的时候给你一个拥抱,轻轻叹气。
长大后,遇到了他,但哭,眼泪依然只能自己擦拭,在外面哭够了,回家,笑着说,吃了吗?
小时候,会读李清照、席慕蓉、柳永,在那种缱绻绮丽的文字中跟着惆怅、善感。
长大后,越是被惆怅和寂寞的情绪裹束,越是往手机里收藏了很多段子,看着笑得似乎连周围的空气里都酿出了花。长大后,开始喜欢李娟的《走夜路请大声歌唱》;喜欢一切在黑暗中不断寻找光明的故事;挫折中历尽艰辛,也始终带着笑的面容。
一本本书的文字、故事,像一种精神的养分,再蔫吧的、性格底色再黑暗的自己,也开始慢慢变得朝阳生长,学会努力在风中朝着阳光的一面努力延伸、抽出新芽。
成长与没成长的区别是,不在把自己的笑与泪,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而是哭得再凶,也依然能够笑着面对生活,坦然化解一切顺与不顺,遵从本心。
虽然不是很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因为它并不完全符合理想,但我喜欢现在的自己,愿你们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