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来历
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
公主被救的那天,就是4月23日。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把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希望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而007写作成长社群,深知阅读的重要和美好,一直在倡导“输出倒逼输入”。
他们觉得:
一定有那么一本书,打破你的认知;
一定有那么一本书,影响你的行动;
一定有那么一本书,改变你的人生。
今天正好是世界读书日,007不出局写作社群发起了征文活动。正好趁此机会,我也来给大家推荐一本书。
因为这本书我和孩子们已经共读了三年多了,所以这辈子让我推荐1本书,我就选《学庸论语》。
为什么呢?听我慢慢道来……
儿子2012年12月出生后,除了每天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其它时间就在思考怎么启蒙自己的孩子?该怎么培养他读书的习惯?又该读什么书?
经过多方了解和慎重的思考,决定陪孩子一起读国学经典。
因为全球“儿童读经”发起人—王财贵教授,在厦门大学出版社的《学庸论语》这一版本的扉页上介绍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的基本理念:
* “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
* 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 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
* 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 每天二三十分钟,学习真的很轻松。
* 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层,关键是给儿童背什么?应该背一生可以受益的东西。现在“死背”多了,将来才能“活用”。
* 该记忆的时候给他记忆,不该理解的时候不要强求理解,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不要错用教育原理而扭曲了人性,浪费儿童的好时光。
* “经典”深奥难懂,那只是大人的理解,对儿童来说,背“经典”与背“广告词”一样简单,他没有难易之分。
* “经典”,只要从头按照章节,一字一句读下去背起来便是。
* “不求理解,只求熟读”,读多了,他就会背;会背了,便成为一生的智慧财富。
* 只要懂拼音,有热诚,就可以当老师。
* “小朋友,跟我念”是教导孩子读诵经典的六字真言。
* 家长、老师的信心和督导是成败的关键。
* 教孩子读诵经典不止是孩子进步,老师和家长也跟着一起进步。
* 我们和小孩一起读,一样的方法,读多了自然会懂。
因此,我很认同王财贵教授的理念:儿童时期的教育模式,当以读诵熏习为主,讲解并非迫切之事。
所以在2019年的7月,儿子即将要上小学那个暑假,我开始陪儿子坚持共读国学经典,女儿旁听。后来女儿也加入国学诵读,其间至今一天都没有中断过。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重复读《学庸论语》呢?
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几千年来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在一个小孩年少(0~13岁),记忆力非常好的时候,应该把前人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牢记下来,并烂熟于心中。
尽管这时候他还不理解所背内容的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就像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
孩子随着年龄、阅历增长,他的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的年龄,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通过朗读这本书,孩子们在这里面得到了什么呢?
1、坚持做一件事情的仪式感、成就感。
2、提高了孩子的识字能力。
3、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学庸论语》就像一本不可多得的“活法指南”、“育儿宝典”……而我在这本书里收获良多。
比如我通过读它,明白了“过犹不及”,不会强求孩子的成绩,因为孩子的成长自有规律。
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就会告诉自己“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面对工作和生活,也不会太过于焦虑,“君子不器”,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都可以发展新的能力。
面对孩子对家人耍小脾气时,我就默默地抛出一句:“色难”。一句话就能让他平静下来。
总之,读这本书的好处在慢慢地显现出来。梁启超曾评价《论语》说:“受持一两语,便可以终身受用。”
其实,不只是教育,《学庸论语》这本书里里很多交友、处事、工作的理念,到今天也不过时。
所以我建议您开始读它吧,相信读比不读要好的多,坚持每天读一点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好的多,坚持读下去,一定会让你终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