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以色列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吗?
面积不如长春大,人口不如保定多的国家,创新综合实力却全球排名第二!!!他们上市公司数量竟然比中日韩三国加起来都多。
可是,这带来一个问题,
为什么一个弹丸之地,能有如此大的创新能量?是上帝对他们偏袒吗?恰恰不是。
因为这个国家的人认为“创新可以复制”。并且提出了著名的“系统创新思维”
下面先介绍系统性创新思维的第一个策略,也叫方法论
减法策略
有一家叫Vitco的生产洗衣液公司,想研发创新产品,扩充自己的生产线。可是创新的灵感,从哪里来呢?等着苹果砸在头上吗?不。他们不打算把创新交给偶然。他们决定使用“系统创新思维”五大策略中的“减法策略”,来“生产”灵感。
第一步,列出产品的组成部分。洗衣液的组成部分,有三样:用来去污的活性成分,香精,和增加黏性的黏着液。
第二步,删除其中的一种成分,最好是基础成分。还有什么比用来去污的活性成分更基础的呢?那就减去活性成分吧。
第三步,想象这样做的结果。很多人立刻就傻了,洗衣液中现在只剩香精和黏着液了,所以,我们是要生产洗不干净衣服的洗衣液吗?你们真的不是竞争对手派来的卧底吗?这就是“减法策略”生产出来的“灵感”吗?
第四步,明确这种产品的优势和市场定位。大家努力不让“不可能”三个字脱口而出,开始集思广益。有人想到,被去掉的活性成分,虽然能洗净衣物,但也会损伤衣物,导致掉色。去掉活性成分,衣服使用寿命会加长!有很多人的衣服其实并不脏,他们洗衣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衣服看上去很新,这群人,可以会是新产品的目标受众!可是行业标准规定,洗衣液必须含有最少剂量的活性成分,这怎么办呢?Vitco的总裁灵机一动:那就不叫洗衣液,新产品叫“衣物清新剂”吧!
至此,Vitco公司产生了一个也许最狂野的“头脑风暴”都未必能产生的创新:没有洗衣液的洗衣液 - 衣物清新剂。后来仅宝洁一家公司,每年能从“衣物清新剂”中获利超过10亿美元。
“系统创新思维”认为,创新其实源于对思想的制约,而非放任。限定一个框架,然后在框架内寻找答案,这样做远比漫无目的的发散思维,或静候灵感降临更有效。这是一种盒子里的创新。
我想尽办法把这个理论运用于如何改善我的工作效率上。可惜没成功,不过任然有收获。
工作效率与时间有关因此我罗列了我的时间开销,我的时间花费在了以下三个地方。
第一,与装修公司斡旋谈合作
第二,去装修公司的路上
第三,去客户家里的路上
如果让我去掉一个要素,最基本的要素,那就是与装修公司的合作,可是如果真的去掉的话,我真的无法开展业务了,就没法做了,逼迫我在其他两项下功夫,因此办法只有一个——缩短在路上的时间。这样我的思路就开阔的多了,例如买个摩托车,使用共享汽车等等
这个方法的产生跟系统性创新八竿子打不着,不过这个方法提供了我一种简单思考的方法,那就是划定圈子,在圈子里想办法——做影响圈之内的事情。通过学习这个策略我有两个感悟
第一,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理论是相通的。系统性创新与影响圈相通。
第二,在自己的现有思维下,这个减法策略适用的领域不是太多,运用更多的是在新产品的研发和开发上,而不是在某种行为的更新以及迭代,它提供的是一种在框架颠覆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