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庞统之才得到了不少历史研究者的认可。只可惜,命运给庞统的时间并不多,所以纵然满腹谋略,却未能充分发挥。观其短暂的一生,不难感受到这位人中龙凤的传奇。
一、名士之首
庞统字士元,出生于湖北襄阳。年少时,庞统为人纯朴,未显机敏,毫不出众。二十岁时,庞统拜访颍川名士司马徽(被称“水镜先生”,有鉴人之才),二人从白天交谈到夜晚。谈话结束后,司马徽对庞统非常赞赏,称其为南州(湖南、湖北一带)名士之首,庞统的名声从此开始远播。
二、教化之法
庞统被周瑜任命为功曹,夸人时总言过其实。有人问起缘由,庞统则说:“如今天下大乱,正道衰微,善人少而恶人多。应当振兴社会风气,增强道德教化。不去歌功颂德人们的善行,其他人就不会效仿和追求。善行不值得被效仿和追求,那愿意行善的人就更少了。现在选拔十个人,即使有五个选错的,也能得到另一半真正的人才。用这些人才去推动教化,让有志之人自我激励,岂不是很好的方法吗?”
三、昌门预言
周瑜去世后,庞统到东吴送丧,返回时与东吴的诸多士人在昌门会面,陆绩、顾邵、全琮等人前往。庞统评价此三人:“陆绩先生看似是一匹劣马,却有着善跑的脚力。顾邵先生看似是一头劣牛,却能够负重至远。”然后对全琮说:“你乐善好施,追求美名,像汝南的樊子昭。你的智谋能力虽不出众,但也足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佼佼者了。”三人对庞统说:“如果天下太平,我们定要和你一起品评天下人才。”
后来,这三人果然如庞统所预言。陆绩在军政上无显赫战功,却成为东吴的顶尖学者,精通天文历算。顾邵在权谋方面并不突出,却将豫章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受百姓爱戴。全琮靠着自己的声誉和人脉,成为东吴的一代重臣。
四、耒阳被荐
刘备取荆州,庞统任耒阳县令,属刘备管辖。庞统在任期间,没有治理好县政,被刘备免官。鲁肃给刘备写信:“庞统不是仅能治理一个小县的人才,只有让他担任治中、别驾这样的要职,才能施展他的才能。”诸葛亮也向刘备推荐了庞统。刘备召见庞统,一番交谈后,非常器重,任其为治中从事。从此,庞统与刘备的亲密程度仅次于诸葛亮,不久后与诸葛亮并列为军师中郎将。
关于鲁肃为何向刘备举荐庞统,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首先,鲁肃对庞统的卓越才华是有清晰认知的,他不想看到这等人才被埋没。东吴谋士中,鲁肃算得上少有的爱才君子之一。这是个人层面的因素。其次,庞统能够辅助壮大刘备集团,巩固孙刘联盟。如果庞统投奔孙刘共同的敌人曹操,将助长曹操的优势。这是公事层面的因素。
五、益州三策
刘璋派法正请刘备去益州共拒张鲁,刘备携庞统同行。见到刘璋之前,庞统向刘备献策:“可借此次会面的机会,拿下刘璋,将军您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安坐益州。”刘备说:“我们刚到刘璋的地盘,恩信还未建立,不可以这样做。”刘璋返回成都后,刘备准备帮助刘璋向北征讨张鲁。
庞统再次谏言:“我们可以暗中选出精兵,昼夜兼程,抄小路突袭成都。刘璋不懂军事,一向不做防备,我们大军杀到,一举拿下益州,这是上策。杨怀和高沛是刘璋手下的名将,他们各自率精锐部队据守要地。我听说他们多次写信给刘璋,劝刘璋让您回荆州。我们可以在您见他们之前,先派人通知他们,谎称荆州有紧急情况,要回去救援,并让军队整理行装,假装撤军。这两个人既佩服您的英名,又为您的离开而高兴,一定会只带少量随从骑马来见。将军您可以趁机抓住他们,合并他们的部队,然后率军向成都进发,这是中策。我们撤回白帝城,与荆州相连,再慢慢地谋划益州,这是下策。如果继续犹豫不定,不采取行动,将招致困境,不能长久。” 刘备选了中策,杀掉杨怀和高沛,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
高手献策,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权衡利弊,提供几条可选之路,将决定权交给上司。既展现了全面的视角,又能给上司决策的参与感,里子和面子都有了。
六、仁者之争
部队在涪城会盟,饮酒作乐。刘备对庞统说:“今天的这场聚会,可以说非常快乐了。”庞统反驳说:“攻打别人的国家并以此为乐,这不是仁者之师。”刘备已有醉意,发怒说:“武王伐纣的时候,士兵们前歌后舞,难道就不是仁者之师吗?你的话不对,赶紧出去!”庞统听完缓缓离座。刘备不久就后悔了,请庞统回来。庞统回到原来的位子上,既没有理睬刘备,也没有道歉,从容地吃饭喝酒,神情和平常一样。刘备问庞统:“刚才的争论,是谁的错呢?”庞统说:“君臣都有错。”刘备大笑,快乐如初。
七、巨星坠落
刘备军队继续向成都开进,包围了雒县。庞统率军进攻,被流矢射中,就此殒命,年仅三十六。
或许有人生疑:如此神机妙算之人,竟死于一支流矢?坐拥军师之位,竟冲在前面?
庞统并非死于战略,而是死于战场上谁都有可能遇到的意外。刘备中过箭,曹操也中过箭,只是没有像庞统那样不幸。关于军师为何要冲在前面,或有激励全军之意,或有报答刘备之意,无法判定。法正作为军师,也曾冲锋陷阵,所以并非独有庞统如此行事。
八、陈寿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如此评价:“庞统素来喜欢评鉴人才,有经世之学,善于思谋,是楚地的才高俊杰。堪比魏国的荀彧。”荀彧乃是魏国的首席战略家,为曹操绘制了统一北方的蓝图。陈寿将庞统比为荀彧,可见陈寿对庞统有着极高的认可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