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僧到“贪僧”:起底释永信上位之路,少林寺商业化是对是错?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方面是跟钱财有关,“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一方面是犯了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

这件事对少林寺是一大考验,对禅林也是一大考验,毕竟少林寺已经是名闻遐迩的“商业帝国”,在国内外都颇有影响力。

没有起错的外号,释永信“少林寺CEO”的名头不假,他也犯了老板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

但是,他毕竟不是真的公司老板,少林寺不是他的私产,很多事由不得他。当我们看释永信过去的故事就知道,他从来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是个野心勃勃的狠角色。人在江湖,心不“恶”的话,他也不可能把门派立起来。

从贫僧到“贪僧”:起底释永信上位之路,少林寺商业化是对是错?

一切要从嵩山少林寺方丈释行正说起,他六岁出家,少林寺二十九代方丈,释永乾、释永梅、释永国、释永信、释永海等皆为其弟子。

释永信,俗名刘应成,1965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1981年,刘应成到少林寺拜方丈释行正为师,得法名永信。那时候这座千年古刹经岁月和战乱洗礼,早已破落了,几十个僧人都需要自己种地吃饭。

因为行正双眼在小时候被煤渣炸到眼睛里,双目近乎失明,所以释永信经常伴随左右,跟着师父四处走,为了重整山门奔波。他运气好,1982年电影《少林寺》火遍了全国,一年数十万游客来“武林圣地”参观。

有名就有利,但当时管理权不在少林寺自己手里,释行正经常往北京跑,就是为了谋求僧人管寺,增加收入,毕竟有钱才能做事。

1985年,少林寺总算是有了门票收入;1987,释行正圆寂,22岁的释永信接过师父的衣钵,担任少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全面主持寺院工作。1999年,经过12年的努力后,释永信最终是升座为方丈。对于这段历史,释永信曾表示当时他还很年轻,也没有大的成就,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方丈,而且少林寺与当地某些部门关系也不太融洽,一切都需要时间。

而当释永信成为“一号位”后,少林寺的商业化道路也就正式开启了。

有野心的人目标感十足,总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少林武僧团、少林书画研究院、中华禅诗研究会、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少林慈幼院等机构……二三十岁时候的释永信就知道天底下什么都需要去争,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做事,才能达成目标。

自己修来的福,别人才拿不走。

有远见才能当CEO。1996年,释永信就要求筹建少林寺官网。那时候国内大多数企业老板都还没用上电脑,不晓得Internet是什么鬼呢,而释永信就意识到少林寺要走向全世界就必须有自己的官网,所以他推动建立了中国首家寺院官网。要知道,马云到1999年才成立阿里巴巴。

“少林寺”是金字招牌,是全球性大IP,而要让“功夫”跟少林寺绑定起来,那无僧团就是核心关键。所以在有钱有权后,释永信大力扩建僧房,把此前住在寺院外面的无僧团接回到寺内居住,方便管理。

侠以武犯禁。写到这里我想起小时候有个小伙伴就是跑到少林寺学武,据他所说他跟师兄弟或同学就经常在外面惹是生非,一二十岁正是争勇斗狠的年纪,他们经常打架什么的,后来他回去受不了清规戒律就跑了。

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寺院僧人也有流动性,有的僧人会还俗,有的僧人会跑到别的寺庙去,毕竟寺院也不是养闲人的地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无金不供佛,无财不养道,无利不起早!

从某种意义上讲,释永信作为“当家的”确实为寺庙带来了滚滚财源,为少林寺走向欧洲、美洲、非洲……作出了贡献。

有了钱,就有了底气,腰杆挺直,也就有了话语权。人是这样,寺庙或许也是如此,大家都是俗人。

所以我看有人问释永信出事后少林寺会不会失去信众,当然不会,人总要找精神寄托的。

当少林寺越来越能赚钱,越来越值钱,释永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从总统到科技企业的CEO,人人争相与其合影,各国建立分院,国内有寺庙寻求托管,很多企业家以结识“释总”为荣,名气越大,是非越多。

很多人就想:一个寺庙要那么多钱干吗?一个和尚要么那么大的名干吗?

有人提到多年前关于释永信的举报,现在看释永信可能很早就犯戒了,但不知什么原因被掩盖了起来,或者说是后果、惩罚延后了。其实早在释永信谋求上位的时候,就有“老方丈释行正对释永信迁单(开除)文”的传闻,释永信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那么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和尚、寺庙的存在究竟有什么意义?

不在红尘之外,和尚本来也是普通人!

我们看《西游记》里有一念取经的唐僧,也有贪财好色的和尚,比如镇海禅林寺里的那个老和尚就很诚实,他说和尚不是自己想出家,而是生活所迫:

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我们不是好意要出家的,皆因父母生身,命犯华盖,家里养不住,才舍断了出家;既做了佛门弟子,切莫说脱空之话……

本来就是六根不净,难免经不起诱惑,或者就是有意图谋,比如《水浒传》中的和尚裴如海就是见色起意。情欲如彩虹,财欲如空气,人是一团欲望,人活着都是欲壑难填。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修炼有成后的境界,而在这之前,要知道钱财也是修行要素之一,财能助道,无欲不能入道,关键是看自己能不能看得破,放得下。

“惟有和尚家第一闲。一日三餐,吃了檀越施主的好斋好供,住了那高堂大屋,又无俗事所烦,房里好床好铺睡着,没得寻思,只是想着此一件事。”凡世上的人,和尚最容易犯色戒,成为色中饿鬼。释永信有功也有过,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过错就是对风气的负面影响。

大树有枯枝败叶,和尚也有圣凡贤劣之别,如虚云和尚所言,海不弃鱼虾,所以为大。

和尚可以不去种地,但和尚也有任务,那就是耕耘“心田”。要知道你得众生供养,自成因果,“众生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

因空果空,因果不空。做和尚44年,担任方丈26年,释永信落得这个下场,他的那些明星弟子和门徒们都寂静无声,不知道现在的他有没有后悔,还能不能看破、放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