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规律就如一个圈,走出去,见山见水,最后又返回

练了几天车,本来以为一天会比一天熟练,没想到,似乎越学越倒退了,越学问题越多,出错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不论是开S弯,直角转弯还是倒车入库,好像一会儿会,一会儿又不会了,尽管如此,公公一直不厌其烦地指导我,陪伴我练车。基本上一次练习一个多小时到两个小时。

期间,跟公公交流的时候,我挺疑惑地问他,为什么第一天第二天练的时候,好像没有这么多问题,越练反而越发现问题了。公公说:说明你自己发现了问题,这是好事,多练练就好了,熟能生巧。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手握方向盘,一边开车,一边突然想起了修行中的那三句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或许学习和修行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刚开始练车的时候,不太懂,就凭感觉去做,懵懵懂懂的,有些地方即使练得不好,自己也觉察不到,公公也没有上来就大张旗鼓地纠正我。

学什么东西都是如此,如果一上来就大刀阔斧地指出问题,很容易打消积极性。公公深谙此道。所以在刚开始学的时候,他一点点指导我,我每做到了一点就觉得自己好像又多会了些,信心也增加了一些。看到S弯,就过S弯,看到直角就正常拐弯。而且因为有好奇心,就什么都先练一练,感受一下。公公也多会顺着我的想法来。

此时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不自觉的,好像一切就如自己看到的那样。没有觉察到问题,并不代表没有问题,也并不代表自己就都会。对应到人生中就像在人在开悟之间,完全活在人世间的剧本里,活在小我的世界里,把红尘世界的一切当真,想起情绪就起情绪,喜怒哀乐全表现出来了。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练了几天车之后,突然自己觉察到问题了,发现在过S弯的时候,不论是从什么方向进入,最后出弯的时候,方向盘总是掌握不好,导致压线。

直角拐弯的时候,原本练的时候,想着只要能直角拐过来就行,后面才注意到,没有掌握好拐弯的角度,会碰到线。碰到线就说明拐得不对,是不合格的。

虽然那些线也是人为设计的,但是这其实也是在借假修真。倒车入库的时候,也是如此,有时候能倒进去是运气,但是大多数时候不是方向盘打早了或者回早了,就是打晚了回晚了,要练到大多数时候能稳稳地停进去才算会了。

在这个阶段,因为有了一些觉察,就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倒退了,不会了,实际上这是才开始深入练习。通过多次练习找到问题所在,然后一次次调整。

对应修行上就是人在开始有觉悟的时候,反而发现好像问题变多了,自己好像哪哪都不对呢,其实上是对起心动念有了觉察,也就是悟后起修。

这时人的情绪相对平稳一些,因为知道向内看了,但是还是不够自然的。有时起情绪了还会觉得自己好像退转了。

而那些所谓的退转其实是偶尔回到没有觉悟前的状态而已,并不是真的在倒退。因为人一般很难一下子完全觉悟,多数时候是渐悟。

就像这个阶段,我练车看似好像问题增多了,出错的地方也多了,但是实则比一开始没练车的时候,对车更熟悉了。所以就如公公说的,沉下心来多练就好了。

回到修行上来说,这时候,所谓的修行,还是有明显的修行的相。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到了这个阶段,就是一切自自然然,过弯曲路段,直角拐弯路段,倒车入库等都轻松自如地完成,在道路上行驶对很多状况也都能自在地应对,像公公他们开车好些年的人,应该就到了这个阶段了。

对应到修行上,到了这个时候,表面上像是回到了圈的原点,喜怒哀乐,情绪的起伏还是很明显,实际上,内心相对是如如不动的,随物赋形,无形无相亦无我。

道的规律就如这个圈,走出去,见山见水,最后又返回了。当问题看似变多了时,不知道怎么办了时,大多可能是正处在圈的中间,尽情地去体验,去经历,去学习和感悟,同时练习不着心,最后还能返回来,就成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